李承乾含笑点头。他注意到角落里一个少年正埋头抄写什么,走近才发现是在临摹波斯细密画。
"你叫什么?为何学这个?"
少年慌忙跪拜:"学生吴道子,觉得这画法新奇,想融入我大唐画技..."
"有志气!"李承乾拍拍他肩膀,"好好学,将来为朕画这万里江山。"
随着交流深入,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——胡商们开始热衷收藏唐诗,而长安文人则追捧胡乐。西市的"胡韵楼"夜夜爆满,士子们听着筚篥与琵琶,即兴赋诗;东市的"诗雅阁"里,波斯商人一掷千金求购名家真迹。
这日李承乾在麟德殿接见日本遣唐使。使者献上精美的漆器与太刀,更郑重呈上一份国书——请求派遣更多"学问僧"来唐学习。
"准。"李承乾爽快应允,"另赠贵国《五经正义》一套,盼两国文教昌盛。"
使者感激涕零,又小心翼翼地问:"下国渴望效仿大唐建立律令制度,不知..."
"传旨国子监,选派明法科博士随船赴日,助其建制。"李承乾毫不犹豫,"再赠《贞观律》一部。"
消息传出,新罗、渤海等国纷纷遣使求书。李承乾索性在鸿胪寺旁设"赐书院",专门接待各国求学者。更开放的是,准许外国学子参加科举,考中者可在唐为官。
秋高气爽时,一场别开生面的"万国博览会"在长安举行。朱雀大街两侧搭起彩棚,展示着来自各国的奇珍异宝:波斯的琉璃、天竺的香料、大食的银器...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唐的展示区,活字印刷、指南针、新式织机等引得来宾啧啧称奇。
"陛下,那位大食商人想求购火药配方..."鸿胪卿小声禀报。
李承乾微微一笑:"告诉他,有些学问只传子弟。不过,朕可以送他几册农书。"
与此同时,译经院的工作如火如荼。这日李承乾巡视时,发现几位学者正在争论什么。原来是在翻译"民主"一词——希腊典籍中描述雅典政制的概念,在大唐语境中难以准确表达。
"译为'众议制'如何?"皇帝提议,"取其集思广益之意。"
这个译法获得一致赞同。更妙的是,李承乾命人将希腊城邦制度整理成《异政录》,供朝臣参考:"虽不合我用,可广见闻。"
随着冬季来临,各国使节陆续返程。每位使者都获赠大量书籍,从经史子集到农医工技,无所不包。最特别的是给吐蕃赞普的礼物——一套精制的《历书》,不仅标注节气,还附有农耕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