巡逻队的军马突然打响鼻,印军哨兵端着步枪冲过来。白野推开身边的新兵,子弹擦着他的肩胛骨飞过,在雪地上溅起细碎的冰花。
搏斗中,他发现这些印军的战术里藏着熟悉的影子——擅长利用地形伏击,惯用冷兵器偷袭,像极了当年黑莲组织在青纱帐里的打法。
连长的冲锋枪扫过冰崖,坠落的冰凌砸中对方的电台,发报机里滚出的密电纸,上面的密码本与1945年苏州查获的黑莲电码同源。
"你们以为靠偷袭就能占稳这片土地?"白野踩着积雪逼近,密电纸上的进攻路线与1943年黑莲偷袭游击队粮仓的路线如出一辙,"就像当年在华北,以为烧了军粮就能挡住春天。
"印军联络官瘫在雪地里,看着密电被风雪撕碎,纸页上的坐标混着冰粒,在雪地上洇出一片狼藉:"你们...怎么会懂山地战..."
黎明时分,白野带着密电纸赶回指挥部。一间用牦牛粪取暖的帐篷里,几位指挥员正围着地图争论,桌上的搪瓷缸结着薄冰,里面的酥油茶还冒着热气。
"这些情报太关键了,"戴眼镜的参谋用红铅笔圈出河谷位置,"印军想学当年的黑莲,用恶劣天气打消耗战。
"白野望着帐篷外泛起鱼肚白的雪山,想起1949年南京城墙上的红旗,突然明白有些守护,从来不分平原与高原——只要站在这片土地上,就总得有人把腰杆挺直。
接下来的一个月,白野跟着部队在雪山布防。在冰川融水形成的河谷里,他们发现印军埋下的地雷,引信上的螺旋纹与1947年济南恒昌行的炸弹如出一辙;在牧民废弃的碉楼里,搜索队找出藏着的罐头,商标下的莲花暗纹被高原的阳光晒得发白,与黑莲组织的标记有着说不清的渊源。最让战士们心惊的是,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印军给当地头人的密信,承诺"赶走解放军后分土地",措辞与1945年黑莲拉拢汉奸时的话术完全相同。
11月的一个清晨,总攻的号角在雪山响起。白野站在冲锋的队伍里,怀表的金属外壳贴着心口,齿轮转动的节奏与战士们的脚步声重合。当红旗插上印军阵地的瞬间,他打开表盖,表盖内侧的刻痕在阳光下投射出细碎的光斑,像无数颗星星落在雪地上。阵地上的欢呼声被风吹散,有人举着步枪朝天射击,有人抱着缴获的印军旗帜欢呼,其中一个戴棉帽的新兵,帽檐下露出的红领章,与1949年南京街头的红领巾一样鲜红。
战斗结束后,白野独自来到牺牲战士的墓地。简易的木牌上,有的写着名字,有的只刻着编号,坟头的雪被风吹成弧形,像极了1943年华北敌后的无名墓碑。一个藏族老阿妈捧着青稞酒走来,看见白野手里的怀表,突然用生硬的汉语说:"这表的声音,和三十年前救过我的汉人的表一样。"白野抬头时,看见老人耳后有一道浅疤——正是1936年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枪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