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孤鹰惊世 > 猎鹰后传之天翻地覆。

猎鹰后传之天翻地覆。(1 / 2)

第三十章

1949年春,长江的春水裹挟着冰凌,拍打着南京下关码头的石阶。少年站在渡江战役的前沿阵地上,掌心的铜制怀表随着炮声微微震颤——表盖内侧的直线刻痕旁,密密麻麻刻满了地名,从济南到蚌埠,从合肥到芜湖,最后一个名字是"南京",被新鲜的刻痕圈在中央。"陈营长,黑莲的残余据点都标在这上面了。"他将怀表投影出的地图递给穿军装的年轻人,投影里闪烁的红点,正随着远处的爆炸声一个个熄灭。

陈营长的手指点过总统府的位置:"这群汉奸藏得够深,居然混进了'应变委员会'。"少年望着江面上穿梭的木船,船工们喊号子的声调里,混着他再熟悉不过的节奏——1946年在北平清理废墟时,百姓们抬石头的号子也是这般铿锵。怀表的金属外壳被江水打湿,映出少年棱角分明的脸,耳后隐约可见一道浅疤——那是去年在蚌埠追查黑莲军火库时,被流弹擦伤留下的。

深夜,少年带着两名侦察兵潜入南京城。中华门内的一座老宅里,灯火通明的正厅坐着几个穿长袍马褂的人,桌上的电台正滴滴答答发着报,旁边堆着的金条上,莲花暗纹在烛火下若隐若现。"共军过江后,按原计划炸掉电厂和水厂。"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用银簪挑着密电码本,簪头的黑莲图腾扎在纸页上,"让他们接收一座死城。"少年示意侦察兵隐蔽,自己则摸出那支改装钢笔,镜头对准墙上挂着的合影——十几个穿西装的人站在"还都纪念碑"前,其中三个正是济南恒昌行的漏网之鱼。

突然,院墙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,一支解放军巡逻队举着步枪走过。老者慌忙合上电码本,对身边的人低语:"把炸药藏进教堂的钟楼,那里有美国人看着,共军不敢轻易动。"少年的钢笔迅速拍下电码本上的爆破点分布图,怀表虽已不再主动报警,但他摸到表盖内侧的直线刻痕时,指尖传来熟悉的灼热——就像当年白野带着他在北平追查汉奸时,怀表传递的那种无声警示。

侦察兵碰倒的瓦砾惊动了院中人,老者突然从袖中甩出飞刀。少年侧身避开,飞刀钉在门框上,刀柄的铜箍刻着半朵黑莲。混战中,他发现这些黑莲余党的招式已全然没有章法——手抖得握不住枪,脚步踉跄如醉酒,显然在解放军渡江的消息冲击下,早已魂飞魄散。墙角的保险柜被炸开,里面露出的不仅有金条,还有一本泛黄的相册,第一页贴着1931年沈阳南满铁路的照片,背面写着"九一八之功"。

"你们以为炸掉几座建筑,就能挡住历史?"少年踩着散落的电报纸逼近,相册里的照片从"满洲国建国"到"汪伪政府成立",最后停在1948年的"华北剿总合影","就像当年在苏州伪造投降密电,终究是自欺欺人。"老者瘫在地上,看着密电码本被风吹散,纸页上的莲花标记混着墨迹,在青砖上洇出一片狼藉:"我们输了...输得连退路都没有了..."

黎明时分,少年带着爆破点分布图赶回渡江指挥部。一间贴着军用地图的民房里,几位将领正围着沙盘讨论攻城方案,桌上的搪瓷缸里,糙米粥还冒着热气。"这些爆破点必须在总攻前排除。"戴眼镜的首长用红铅笔圈出教堂的位置,"教堂里的外国侨民,派懂外语的同志去做工作。"少年望着窗外泛起鱼肚白的江面,想起1947年白野在济南对他说的话:"胜利不是打跑敌人,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,能踏踏实实过日子。"

最新小说: 谁说华夏无神?外神亦是神! 我单身后,富婆姐姐圈蠢蠢欲动 九剑定乾坤:别名护花校草 山乡轶事 快穿之炮灰女装大佬逆袭记 人间悬疑故事录 四合院之这次终于轮到我了吧! 我真不是黑暗奥特战士 国手:从坐堂中医开始 魔道出马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