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五千箱?那不是要了老命了!"
"原料都不够啊!"
"就算日夜赶工也做不完!"
李大勇猛地站起来,大嗓门压过了所有人:"吵什么吵!老王既然把咱们叫来,肯定有办法!"
王轱辘等大家安静下来,才缓缓开口:"单靠咱们一家确实吃不下,但要是联合周边几个村的合作社一起干呢?"
梨生眼睛一亮:"爸的意思是,把订单分包出去?"
"不完全是。"王轱辘摇摇头,"我的想法是,成立临时联合生产小组,统一标准,统一包装。咱们出配方和技术指导,其他合作社出人力和部分原料,利润按贡献分配。"
老支书捋着胡子点头:"这主意不错。上个月县里开会还说要推动合作社联合发展,这不正好是个机会?"
梨叶有些担忧:"可是配方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,万一泄露出去..."
"丫头,眼光要放长远。"王轱辘语重心长地说,"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,单打独斗没有出路。只有抱团发展,才能把青山梨膏糖这个品牌做大做强。"
会议持续到中午,最终敲定了详细方案。梨生负责联系周边合作社,梨叶统筹生产,菌生管财务和物流,李大勇则带队去收购原料。
散会后,沈雅琴推着王轱辘去食堂吃饭。路上,王轱辘突然说:"雅琴,给李青上柱香吧,告诉她这个好消息。"
沈雅琴的手在轮椅扶手上紧了紧:"好,晚上回去就上香。她要是知道梨膏糖能卖到省城去,不知该多高兴呢。"
下午,合作社像一台突然加速的机器,各个部门都忙碌起来。王轱辘坐在办公室的窗前,看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人群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梨生风风火火地跑进来:"爸,联系好了!周边三个村的合作社都愿意加入,连县食品厂都答应借给我们两条生产线!"
"好,好。"王轱辘连连点头,"质量标准一定要把控好,不能砸了招牌。"
"您放心,我都安排好了。"梨生擦了擦汗,"每个生产点都派咱们的人盯着,包装全部统一印刷防伪标识。"
正说着,李大勇扛着一麻袋东西闯了进来:"老王,你看我收着什么好东西了!"他哗啦一声倒出袋子里的东西,金黄的梨子滚了一地,"老赵家后山那几棵老梨树结的,甜度绝对够!"
王轱辘捡起一个梨子,在衣服上擦了擦,咬了一口:"嗯,还是那个味。记得我年轻时候,李青最爱吃这棵树上的梨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