删补名医方论3-2(2 / 2)

药物组成:麻黄(四两,去除芦节)、杏仁(五十枚,去皮尖)、甘草(二两,炙制)、石膏(半斤,打碎,用棉包裹)。

将以上四味药,加入七升水,先煮麻黄,煮至水减少二升,撇去上面的浮沫,再加入其他药物,煮取二升药液,滤去药渣,每次温服一升。

【集注】柯琴说:石膏是清泻火热的重要药物,青龙汤、白虎汤都依靠它来发挥功效,然而使用不当,反而会招来灾祸。所以在青龙汤中,因为患者无汗且烦躁,借助生姜、桂枝来宣发卫分的阳气;在白虎汤中,由于患者有汗且烦渴,需要粳米来保存胃中的津液。而在本方中,只有热象没有寒象,所以不用生姜、桂枝;气喘的原因不在胃而在肺,所以不需要粳米。其用意重在保存阴液,不必担忧会导致阳气外亡,因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去掉桂枝的监制作用,取用麻黄的专一开泄之性、杏仁的降气之功、甘草的调和之力,加倍使用大寒的石膏,以清除内外的实热,这样就能使周身微微汗出,内外的烦热与气喘症状也都能消除。

麻黄附子细辛汤

主治少阴病,刚开始得病时,反而出现发热,脉象沉,得病二三日还没有里证的情况。

药物组成:麻黄(一两)、附子(一枚,炮制)、细辛(二两) 。

如果发热轻微,就用甘草替换细辛,轻微发汗。

将以上三味药,加入一斗水,先煮麻黄,煮至水减少二升,撇去浮沫,再加入其他药物,煮取三升药液,滤去药渣,每次温服一升,一日服三次。

【集注】柯琴说:少阴经主里,正常情况下不应有表证;病发于阴经,应该有表寒症状。如今少阴经刚开始受到寒邪侵袭,却反而发热,这表明既有少阴经的里证,又兼有太阳经的表证。太阳经表证,脉象应该不沉,现在脉象沉,说明有太阳经的症状,却出现了少阴经的脉象。所以身体虽然发热,但脉象却是沉的。因此,太阳病脉象反而沉时,就要用四逆汤来急救其里;而这里少阴病表反而发热,便在解表方剂中加入附子,以预先巩固其里。发热无汗,太阳经表邪不得不解,脉沉表明病在里,少阴经的枢机又不得不固护。倘若只用麻黄开泄腠理,细辛发散浮热,而没有附子来固护元阳,那么少阴经的津液就会外泄,太阳经的微弱阳气就会外亡,离生机就越来越远了。只有附子与麻黄并用,寒邪虽然得以消散,而阳气不会亡失;这种里病涉及表,脉象沉而应当发汗的情况,与病在表脉象浮而发汗的情况截然不同。如果表热轻微,那么受寒也较轻,所以用甘草替换细辛,轻微发汗,用甘味药缓和药力,与用辛味药发散药力,又稍有区别了。

最新小说: 综影视寻觅 随母改嫁:团宠福宝三岁半 这个Bug太棒了! 你一个乐评人,怎么成歌手了? 八零玄学少女,高校兵哥翻墙求婚 让我做外室?我另嫁你哭什么 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 绝世神龙小傻医 嫡姐夺气运?她被未来皇帝宠上天 大司农:我真不想种田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