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婢汤
主治风水之症,症见厌恶吹风,全身都出现肿胀,脉象浮,口不渴,持续自汗出,没有高热。还可治疗里水之症,表现为全身及面目发黄、肿胀,脉象沉,小便不利,因而导致水肿病。假如小便自然通利,这是津液耗损,所以会出现口渴的症状,此时也宜用越婢加术汤。
药物组成:麻黄(六两)、石膏(半斤)、生姜(三两,切片)、大枣(十五枚,擘开)、甘草(一两)。
若厌恶吹风症状明显,加一枚炮附子。
将以上五味药,加入六升水,先煮麻黄,撇去浮沫,再加入其他药物,煮取三升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
【集注】喻昌说:越婢汤,是在不明显发汗之中微微发表的方剂,大体上是取其通调营卫的作用。麻黄、石膏这两味药,一为甘热,一为甘寒,合用之后,脾脏偏于阴寒就用甘热之药来调和,胃腑偏于阳热就用甘寒之药来调和。乃至风热这种阳邪,水寒这种阴邪,凡是与中土不协调的,都能够使用越婢汤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中土不协调,水谷就不能化生其精微强悍之气来充实营卫。营卫虚弱,那么无论寒邪还是热邪,都能够壅塞在营卫运行的通道,从而导致表里不通畅。所以在表的风水之证要用它,在里的水肿伴有口渴且小便自然通利的情况,也一定要用它,无非是希望它不要损害中土。不损害中土,自然就能够在疾病刚刚萌发时消除隐患。
赵良说:五脏各自有其阴阳属性,唯独脾胃居于中间而与阴阳两方面都相关联。所以土气不只是形成四季之气,土气也是顺应东南西北四方之后才得以形成,并非仅仅由火所生。于是四方有水寒这种阴邪,就会应于脾脏;风热这种阳邪,就会应于胃腑,饮食五味的寒热,凡是进入脾胃的也是如此。一旦有所干扰,就会导致脾气不调和,胃气不清净,水谷也就不能化生精微物质来运行营卫,充实阴阳。甘味,是土的本味,所以脾气不调和时,用甘热之药来调和;胃气不清净时,用甘寒之药来清理。麻黄味甘性热,走行于手足太阴经,连及皮肤,在三阴经中运行气机,以祛除阴寒之邪;石膏味甘性寒,走行于手足阳明经,到达肌肉,在三阳经中运行气机,以祛除风热之邪。既利用它们的甘味进入中土,利用寒、热之性来调和阴阳,利用其善于走行的特性来发散脾气,再用甘草调和中焦、缓和急迫。麻黄与石膏两药相互协同而发挥功效。大枣味甘,能补脾中的血液;生姜味辛,可增益胃中的气。厌恶吹风是因为阳虚,所以加附子来补阳。对于风水之证,则加白术,以发散皮肤间的风水之气,生发水谷精微来宣通营卫,白术与麻黄、石膏相互为用,引导药物进入中土。越婢汤这个名称,不也很恰当吗?
【按语】喻昌的论述明晰透彻,赵良的说法,能够详细剖析其中的道理,启发后学,所以将二者都记录下来。
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
主治温热之邪在体内发作,导致表里都出现热象,症状表现为头痛、身体疼痛,不恶寒反而恶热,无汗且气喘,极度烦躁、口渴,脉象无论寸关尺(阴阳)都呈浮象,使用本方可以发汗并清泻火热。若脉象浮弱、沉紧、沉细,且有恶寒、自汗出而口不渴的症状,则禁止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