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建中汤
主治伤寒表证尚未解除,或者有心悸且烦躁,或者腹中拘急疼痛,脉象呈现浮取涩、沉取弦的病症。
药物组成:桂枝(三两)、芍药(六两)、生姜(三两,切片)、甘草(二两)、胶饴(一斤)、大枣(十二枚,擘开)。
将以上六味药,加入七升水,煮取三升药液,滤去药渣,加入胶饴,再上火加热使其溶解,每日分三次服用。呕吐之人不可使用建中汤,因为药味甜的缘故。
【注释】这个方剂,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倍芍药用量,并加入胶饴。名为小建中汤,意思是轻微地建立中焦之气,因为中焦虽然已经虚弱,但表证还未调和,不敢用大补之法。所以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。加倍使用芍药,加入胶饴,来调理、建立中焦,而不采用喝稀粥、温服以取汗的方法,这是因为其主要用意在于中焦虚弱,而不在于伤寒表证。中焦虚弱得以建立,营卫自然调和,津液能够生成,汗出后病症就可解除,烦躁、心悸也可消除。患伤寒,浮取脉象涩,表明营卫不足;沉取脉象弦,表明肝木乘脾土。营卫不足则表虚,肝木乘脾土则里急,表虚里急,所以也用这个方剂主治。呕吐之人不可使用,是说凡是患有呕吐病症的人都不可使用,以免甜味助长呕吐。
炙甘草汤
主治伤寒病出现脉象结代、心中悸动不安的症状。还可治疗肺痿病,症见咳嗽吐痰较多,心中感觉温温液液(指心中泛泛欲吐,自觉黏稠不适)。
药物组成:甘草(四两,炙制)、生姜(三两,切片)、桂枝(三两)、麦门冬(半升)、麻子仁(半升)、大枣(十二枚,擘开)、人参(一两)、阿胶(二两)、生地黄(一斤) 。
将以上九味药,用清酒七升、水八升,先煮其中八味药,煮取三升药液,滤去药渣,加入阿胶,烊化至完全溶解,每次服用一升,一日服三次。
【集注】柯琴说:仲景对于脉象弱且偏于阴虚的情况,会用芍药来滋养阴液;对于阳虚的情况,会用桂枝来通调阳气,病情严重时会加用人参来恢复脉象,以往未曾使用过地黄、麦冬。难道是因为伤寒的治法重在扶助阳气吗?还是因为阴液没有快速滋补的方法呢?在此,因为心气虚而脉象结代,用生地黄作为君药,麦冬作为臣药,大力滋补真阴,为后世学者开辟了滋阴的思路。地黄、麦冬,味道虽甘甜但药性寒凉,并非生发陈腐、莠草之物,必须借助人参、桂枝来通调阳气以复脉,生姜、大枣来调和卫气与营气,阿胶补血,酸枣仁安神,甘草药性和缓,可使药力不致迅速下行,清酒药性猛烈,能快速向上运行,如此内外调和,悸动可安宁,脉象可恢复。用清酒七升、水八升,最后只煮取三升,是因为长时间煎煮药性就不会峻猛,这是给体虚之人用酒的方法。并且可知地黄、麦冬与酒配伍效果最佳。此证应当用酸枣仁,治疗肺痿病用麻子仁是可以的。如果没有真正的阿胶,可用龟板胶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