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,如同一层薄纱般轻盈地穿过工厂那扇扇老旧窗户的缝隙,丝丝缕缕地洒落在质检台上。那台面由于长年累月的使用,边沿已经略显陈旧,上面还留着些许岁月刻下的痕迹。阳光缓缓地向上攀爬,刚刚触碰到质检台那有些陈旧的边沿,便如同给这方原本略显沉闷的小天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暖金色,给略显冰冷的机器和桌椅都增添了几分柔和的气息。
此时,刘好仃已经早早地坐在了质检台前。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工装,那工装上还残留着一些机器的油渍,那是他多年在工厂里辛勤劳作的见证。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,那是岁月和劳动留下的印记,但即便如此,他的手指依然灵活,仿佛每一根手指都蕴含着对这份工作的熟悉与热爱。他小心翼翼地把老周那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纸轻轻摊在了桌面上,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认真与郑重。
这张纸纸页有些毛边,边缘微微卷起,像是被人反复捏过、摩挲过无数次,透着一种岁月留下的痕迹。纸上工工整整地列着六个名字,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句手写的备注,那字迹带着几分质朴与认真:“小赵——肯蹲机器旁看三小时不走”“小吴——调参数时爱记笔记”“小孙——检修设备速度快且细致”“小郑——遇到难题喜欢自己钻研”“小李——操作精度高”“小周——沟通能力强,能和大家打成一片”。刘好仃静静地看着这张纸,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凝重,他仿佛透过这些名字和备注,看到了这些年轻员工在工厂里的点点滴滴,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与潜力,也看到了工厂未来的希望与挑战。
他并没有急着对这些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,只是默默地将这张纸和人事部刚刚送来的三份文件并排铺开。一份是工龄分布图,那上面密密麻麻的点分布着,五十岁以上的点密得如同梅雨天的墙霉斑,一片接着一片,让人看着心里沉甸甸的。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位即将退休或者已经临近退休的老师傅,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工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然而现在,他们却逐渐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。
一份是技能评级表,里面显示持高级证的只有十七人,平均年龄竟然高达五十三点六,这意味着厂里大部分高级技术人才都已经步入中年,体力与精力都开始逐渐下降。他们的经验和技能是工厂的宝贵财富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财富也在面临着流失的风险。还有一份离职记录,那一条条记录就像一根根断线,近三年已经走了七个年轻人,最近的一个,就在上个月刚刚离开。这些年轻人带着梦想和憧憬来到工厂,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了离开,这让刘好仃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担忧。
他缓缓地抽出红笔,眼神专注地在B组七名即将三年内退休的技工名字上画了一个个圆圈,每一个圆圈都仿佛画在了他的心上。那些名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即将退休的技工,更是工厂里即将失去的技术和经验。他又在旁边的空白处郑重地写下:“11个关键岗位,三年后空缺。”笔尖微微顿了顿,他又补了一句:“不是没人干活,是没人能顶住大修那晚的炉温波动。”说完,他长长地叹了口气,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,眼神里满是忧虑。他仿佛看到了三年后,当这些关键岗位空缺时,工厂生产陷入困境的场景,看到了生产线因为缺少关键技术人才而停滞不前的无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