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议室的百叶窗条纹斜切在桌面上,像一排等待翻动的答题卡。阳光比昨天早了十分钟爬上白板,照在“反馈机制”那行字上,墨迹微微泛亮,仿佛刚写上去似的。刘好仃拎着保温杯进来时,小林正把五份文件夹按国家顺序摆成扇形,像在发牌。
“大纲初稿都看了?”他拧开杯盖,热气卷着陈皮味浮起来。
“看了。”小王推了推眼镜,“德国那边,我加了三条关于建筑法规的问题——他们连玻璃厚度都得写进房产合同。”
“巴西呢?”刘好仃吹了口茶。
“问了阳光强度对玻璃老化的影响,”小陈翻着笔记,“还加了个问题:‘您家玻璃最常被孩子画什么?’”
“哦?”刘好仃挑眉。
“因为视频里很多人拿马克笔在玻璃上涂鸦,”小陈笑,“有个小孩画了只恐龙,说‘这是我家的守护神’。”
刘好仃也笑了:“那问题留着。人用玻璃,不只是挡风遮雨,还得装得下生活里的怪念头。”
小林举手:“越南客户里有不少老房子翻新,我设计了几个关于‘老墙配新窗’的适配问题。比如‘换玻璃时,您最怕破坏哪部分?’”
“好。”刘好仃走到白板前,拿起笔,“现在,咱们把这些问题‘翻译’成一张能走遍世界的问卷。”
他写下第一行:别问“好不好”,问“哪里疼”。
“比如,”他转过身,“别问‘您是否满意隔音效果?’——这种题,九成人都勾‘一般以上’。要问‘昨晚邻居吵架,您听清了几句?’”
小王笑出声:“那德国人估计会写‘七句半,中间半句是方言,没听懂’。”
“那就对了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数据不怕难看,怕没声音。”
大家埋头修改,笔尖沙沙响。刘好仃踱步看每个人的屏幕,偶尔停下,指着某一行:“这个问题太绕,像绕毛线团。”“这个选项得加‘其他,请说明’——人总有你想不到的答案。”
讨论到开放性问题时,小林犹豫:“这类问题回收后分析起来工作量大……”
“但金子常在‘其他’里。”刘好仃敲了敲她的屏幕,“上次客户写‘玻璃太干净,猫老撞上去’,咱们后来不是出了防撞纹系列?记住,标准答案里出不了新品,出新品的,都是‘奇葩答案’。”
他顿了顿:“这些回答,咱们回头专门做一轮‘挖宝’分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