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回访更出人意料。一位荷兰客户在聊完服务体验后,突然说:“你们社区里那个‘每周一问’,我女儿每期都看,上周她用玻璃碎片做了个太阳系模型,挂在卧室。”
小王愣住,赶紧记下。
“她说是‘光的故事’。”客户声音温和,“我买玻璃,现在不只是为了建筑。”
数据开始汇拢。刘好仃把所有反馈贴在办公室墙上,用不同颜色的便签分类:绿色是正面行为(如复购、推荐),黄色是中性反馈(如建议改进),红色是负面评价。
一面墙渐渐变成一片彩色森林。最显眼的是一张绿色大纸,写着:“德国客户A:因社区技术角文章解决了安装难题,追加两单,并推荐给合作伙伴。”
小林盯着看了半天,嘀咕:“原来咱们那篇《光伏玻璃接缝防水七要点》真有人看啊?”
周五上午,数据分析会。刘好仃让实习生把数据做成图表,投影在幕布上。
第一张图:参与社区互动的客户,平均响应满意度从3.8升至4.6。
第二张图:三个月内,互动客户复购率提升41%,非互动客户仅提升9%。
第三张图:客户推荐意愿(NPS值)从52跃至78,进入“强推荐”区间。
会议室安静了几秒,然后小陈一拍桌子:“这哪是服务创新?这是种树啊!咱们撒了点种子,现在树都长出来了!”
但问题也来了。有人发现,部分高分反馈集中在“福利站”积分兑换,而“技术角”互动依然冷清。
“是不是大家只关心便宜和赠品?”小王担忧。
刘好仃摇头:“不是。是咱们没把‘技术’变得有趣。”他指着数据,“你看,凡是参与过‘每周一问’的客户,技术角点击率高出三倍。说明不是内容没用,是入口太硬。”
他当场决定:下一期“每周一问”改成“技术冷知识+生活脑洞”组合题。比如:“你知道玻璃在零下40度会唱歌吗?如果有,你觉得它唱什么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