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从百叶窗缝隙里挤进来,在刘好仃的办公桌上划出几道平行的光带,像极了他昨晚画在草图上的服务流程线。他正低头翻看手机,屏幕亮着三条未读消息——一条来自印尼的包装厂,说样品已寄出;一条是小林发来的技术对接进展;还有一条,是小陈建的“玻璃有光”群里,第一位客户回复:“你们这个‘专属包装’,能不能加一句阿拉伯祝福语?”
他笑了笑,把手机轻轻扣在桌面上,起身走向会议室。走廊里,脚步声轻快,保洁阿姨推着水桶车经过,桶里倒映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日光灯管,像一条扭动的小银鱼。
会议桌上,三份文件并排摆着,封面分别写着“东南亚”“中东”“欧洲”。小陈已经到了,正用马克笔在白板上涂涂改改,把“定制包装”四个字圈了又圈,旁边画了个笑脸。小林坐在角落,耳机挂着,手指在笔记本上飞快敲击。小王则抱着保温杯,盯着投影仪发呆,杯盖拧得严严实实,像是怕热气跑掉。
“都到齐了?”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,声音不高,但像敲了下木鱼,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了过来。
“初步信息都收上来了。”小陈放下笔,转过身,“东南亚客户最关心防潮和运输时效,印尼那边甚至希望包装膜能印他们部落图腾;中东客户对视觉美感要求高,沙特不止要纹样,还想加烫金工艺;欧洲客户最‘事多’,德国人要每批玻璃附带碳足迹报告,法国人则希望包装卡上写一段‘玻璃的诞生故事’。”
小林摘下一只耳机:“技术上都能实现,但问题是——这些需求太散了,像一筐没分拣的豆子,得有人一粒粒挑出来。”
“那就挑。”刘好仃翻开笔记本,里面贴着几张便利贴,是他昨晚睡前随手记下的想法,“咱们现在不搞大而全,先分组,每组负责一个区域,三天内出一份‘客户需求清单’,要具体到颜色、尺寸、文案偏好,甚至客户喜欢用什么语气沟通。”
他顿了顿,又补充:“别怕细,越细越好。客户说‘想要好看包装’,那是模糊需求;客户说‘想要深蓝底配金色几何纹,象征沙漠夜空’,这才是能落地的指令。”
小王终于开口:“可咱们人手就这么多,翻译、设计、对接,全压在几个人身上,怕是熬不住。”
“不靠人海战术。”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格,“咱们搭个‘服务模板库’,基础包装、基础文案、基础服务流程先定下来,再按地区‘插件式’添加模块。比如中东包装配‘文化插件’,欧洲包装配‘环保插件’,就像手机装APP,装了就用,不用重做系统。”
小陈眼睛一亮:“那咱们还能搞‘套餐制’!基础版、进阶版、尊享版,客户按需勾选,咱们按单生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