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好仃没说话,只是把本子转过来,推到桌中央。
小林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,忽然笑了:“您这是要从‘修炉子的’,变成‘定标准的’了?”
“不敢。”刘好仃也笑了,“但至少得知道,别人是怎么定的。”
他环视一圈:“下周起,暂停所有非核心测试。咱们先不急着跑,得先看看路——国际可持续标准,一条一条,给我扒出来。”
第二天一早,阿芳的电脑桌面上多了一个新文件夹,名字很直白:“可持续发展研究启动”。点开一看,里面只有一份PDF,标题是《ISO 社会责任指南》,下载时间是凌晨三点十七分。
她顺手拖进收藏夹,抬头看见刘好仃正站在老张的工位旁,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。
“这是啥?”老张接过一看,眉头立刻皱成“川”字,“《全球玻璃行业碳足迹核算标准》?咱们厂又不是电厂,搞这些干啥?客户也没要求啊。”
“可客户的孩子将来会问:‘这玻璃,是怎么做出来的?’”刘好仃把另一份资料递过去,“越南那边说,他们希望下一代还能用这样的设备。咱们呢?是不是也得想想,十年后,咱们的炉子还在不在?谁来开?”
老张翻了两页,冷笑一声:“说得跟咱们要做慈善似的。咱们是厂子,不是联合国。”
“可厂子也得活。”刘好仃语气没变,“现在不查标准,将来别人一纸新规下来,咱们连投标资格都没有。到时候不是不做慈善,是连饭都没得吃。”
小林凑过来,指着其中一条:“‘供应链透明度要求’……这玩意儿咱们能达标吗?”
“不知道。”刘好仃坦然,“但得先知道人家要啥,才能知道自己差哪儿。现在不学,等被淘汰了,再学就晚了。”
阿芳忽然想起什么:“那……咱们要不要找专家来讲讲?或者报个培训班?”
“先不急。”刘好仃摇头,“咱们现在最缺的不是专家,是问题意识。先自己读,先问自己:咱们的设备、流程、合作方式,有没有哪一块,是靠‘临时救火’撑着的?有没有哪一块,换个地方就玩不转?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三人:“可持续,不是刷绿漆、种棵树。是看咱们这套玩法,能不能在别人不帮忙、不迁就的情况下,自己转得起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