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好仃站在厂区东侧的空地上,手里握着一只对讲机。天还没完全亮,晨雾像一层薄纱裹住了整个玻璃厂。他低头看了眼手表:六点四十五分。
“王婷,听到没?”
“收到。”耳机里传来清脆的声音,“我们已经到位。”
刘好仃点点头,抬头望向远处正在集结的危机应对小组成员们。他们穿着统一的反光背心,三三两两地围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周围,有人还在揉眼睛,显然起得太早了。
“各位!”刘好仃走到台前,清了清嗓子,“今天是我们小组成立后的第一次模拟演练,主题是‘车间突发火灾’。请大家按照昨晚分发的流程图行动,务必做到快速、准确、配合默契。”
人群中有人低声笑了:“刘哥,咱们可是训练有素的精英小队,不至于连个演习都搞不定吧?”
“精英?”刘好仃挑眉,“你们昨天吃饭时看到‘停电’测试就慌得筷子都掉了,还精英呢?”
笑声更大了些,气氛也轻松了起来。
“好啦,不多说了。”刘好仃举起手里的对讲机,“我宣布——演练开始!”
话音刚落,喇叭里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,紧接着广播播报:“车间B区发生火情,请立即启动应急预案!”
人群顿时动了起来,有人冲向灭火器存放点,有人奔向疏散通道,还有人掏出手机拍照准备记录现场情况——结果被刘好仃一眼瞪住:“这是实战演练,不是拍短视频!”
演练进行到一半,问题开始浮现。
首先是信息传递不畅。负责通讯的小李在对讲机里喊了三次“火势扩大”,但前线人员愣是没听见,还在按原计划执行。后来才发现是他把频道调错了。
其次是分工混乱。原本应该由技术组切断电源,结果行政组的两位老哥抢先一步拔掉了总闸,导致整条生产线停摆不说,还差点影响到隔壁车间的正常运作。
最离谱的是,当王婷试图组织疏散时,发现部分员工根本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跑,甚至还有人问:“我们要不要先搬电脑?”
刘好仃站在一旁默默记下这些问题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接下来的改进方案。
演练结束后,众人回到会议室,气氛有些低落。
“怎么?觉得丢脸了?”刘好仃扫了一圈,语气轻松,“我说句实在话啊,这次演练暴露的问题越多,说明我们未来的提升空间越大。”
“可我们明明都学过流程……”有人小声嘟囔。
“流程学得再熟,不代表就能用得好。”刘好仃坐下来,拿起笔,“就像你背了一百首诗,不一定能写一首好诗一样。协作这件事,需要反复磨合,才能形成肌肉记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