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好仃站在窗边,手里端着那杯枸杞茶,茶已经凉了,杯壁上还留着一圈茶渍。窗外,新厂房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,就像他心里那股劲儿,稳稳地立着。
“刘哥,研发部那边又发来消息了。”小林探头进来,手里拿着手机,“新产品试产成功,下个月就能量产。”
“干得不错。”刘好仃接过手机看了一眼,嘴角扬起,“看来咱们这知识库确实有点意思。”
会议室里,李姐正和王师傅在整理资料,桌上摆着几份新做的知识管理手册,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。
“你们说,咱们是不是该搞个‘知识贡献榜’?”王师傅一边翻资料一边说,“像小林这种贡献大的,也得让人知道。”
“我觉得可以。”李姐点头,“不过不能光看数量,还得看质量。”
“你们这想法不错。”刘好仃走回来,把手机放桌上,“不过啊,咱们现在得换个思路。”
“换思路?”小林一愣,“不是刚搞定了知识管理,大家都挺满意的吗?”
“满意是好事,但不能止步。”刘好仃坐下来,扫视一圈,“咱们现在把知识库建起来了,接下来,得考虑怎么守住它。”
“守住?”王师傅皱眉,“怎么守?”
“危机管理。”刘好仃说得很慢,“咱们厂子这几年发展快,但越是这样,越得提防那些看不见的雷。”
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,只有空调出风口轻微的嗡嗡声。
“刘哥,你是说……咱们要出事?”李姐问。
“不是说要出事,而是说万一出了事,咱们得有准备。”刘好仃笑了笑,“就像咱们做玻璃,再结实也得防着点裂缝。知识库也一样,建得再好,也得防着危机。”
“可咱们又不是搞公关的。”小林嘟囔,“这事儿好像不归我们管吧?”
“以前不归,现在得归。”刘好仃语气坚定,“知识管理是我们的成果,但危机管理,是保障成果的护城河。”
王师傅叹了口气:“刘哥,你这是又要从头开始啊。”
“不是从头开始。”刘好仃摇头,“是站在成果的基础上往前走。你们想想,咱们之前做知识共享,靠的是什么?是大家愿意分享,是制度和文化结合。危机管理也一样,需要机制,也需要意识。”
李姐皱着眉:“可咱们对危机管理几乎没经验啊,怎么下手?”
“先从意识开始。”刘好仃拿出一本厚厚的书,封面写着《危机管理实战手册》,翻到“危机意识培养”那一页,摆在桌上,“你们先看看,咱们得先意识到风险,才能应对风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