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,手里捏着一支红色记号笔,目光落在桌面上堆成小山的反馈表上。阳光透过玻璃斜斜地洒在纸上,像是给这些数据镀了层金边。
“刘哥,”小林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,“这是最后一批匿名意见汇总。”
他点点头,把记号笔搁下,拉过椅子坐下:“辛苦了,咱们开始吧。”
小林把文件摊开,纸张哗啦作响。两人对面而坐,像两个即将拆炸弹的技术员,盯着眼前的“信息雷区”。
“第一步,分类。”刘好仃拿起一张表格念道,“‘产品展示区域灯光太暗’——归到‘现场布置’。”
“还有这个,‘活动节奏太快,没听清介绍’——属于‘流程安排’。”小林一边记录一边说,“我们是不是得做个统一的标签?不然一会儿就乱了。”
“对,颜色区分最直观。”刘好仃从抽屉里翻出一盒荧光笔,“红的标问题,黄的标建议,绿的标表扬。”
小林笑出声:“你这方法有点小学生手抄报的感觉。”
“实用就行。”他挑了支红笔,“走起!”
接下来两个小时,两人像流水线上的工人,一张张翻看反馈,标记、归类、录入Excel。偶尔抬头交换个眼神,全是“这也太多了吧”的默契。
“刘哥,你看这条。”小林指着一页纸,“‘玻璃反光影响展示效果’,但没写具体哪个展区。”
“嗯,先标为‘待核实’。”他记下这一条,“等会儿去现场看看。”
正说着,小赵推门进来,手上也拎着几份资料:“我这边录完了,要不要一起合并?”
“来吧,正好需要人手。”刘好仃拍拍桌子,“不过你得按我们的标签来,别自创。”
小赵耸肩:“放心,我不搞艺术创作。”
三个人围坐在会议桌前,电脑屏幕亮着Excel表格,列名分别是:客户编号、反馈类型、关键词、情绪倾向、优先级。每一行都像是一个微缩的故事,拼凑出整个活动的全貌。
“‘价格偏高’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了。”小赵皱眉,“这都第三次提到了。”
“是啊,而且都是老客户。”小林补充,“不是那种随便逛一圈就走的人。”
刘好仃沉吟片刻:“看来这不是个别现象,而是群体性认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