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斌硬着头皮,学着旁边一个卖豆腐脑摊主的样子,试图在街边找个缝隙把担子放下。刚站稳,旁边一个正麻利给客人装灌饼的胖老哥就斜眼看了过来,用带着点戏谑的汴梁腔开口:
“哟,孩儿,新来的?瞅着眼生。”
韩斌赶紧点头:“嗯,大哥,刚来。”
那胖老哥手上动作不停,嘴里啧啧两声:“孩儿,你坏规矩了,知不知?”
韩斌一愣:“规矩?啥规矩?”
“这大清早的书店街口,”胖老哥朝周围努努嘴,“是俺们这些卖‘稀罕’(指方便快捷的便携早餐)的地盘!恁那胡辣汤,讲究个坐下来慢慢喝,碗碗碟碟的,你搁这站着卖?谁有功夫等?而且,”他顿了顿,上下打量了一下韩斌那两锅大汤,“瞅瞅恁这分量,往这一戳,占多大地方?挡俺们生意哩!”
韩斌被说得面红耳赤,这才明白自己犯了“忌讳”。
“瞅见没?”胖老哥抬手指向街道深处。只见一个穿着旧棉袄、身形略显佝偻的中年男人,正挑着一副扁担在人群中灵活地穿梭。他扁担两头是带盖的保温木箱,箱盖上贴着红纸,写着“热蒸馍”、“糖三角”之类的字样。那男人一边走,一边用一种悠扬顿挫、带着独特韵律的腔调吆喝着:“热馍——!新出锅的热馍——!糖三角——豆沙包——!”
随着他的吆喝,沿街的住户窗户纷纷打开,有人探出头喊一声“馍家,来两个糖三角!”,那人便立刻停下,麻利地掀开箱盖,用油纸包好递上去收钱,一气呵成。
“像恁们这种卖馍的、卖汤的,得学他!”胖老哥语重心长,“得动起来!走街串巷,去人家家门口吆喝!这才是恁的道儿!走吧孩儿,净搁这占地儿也不是事儿。”
韩斌恍然大悟,心中那点不服气也变成了感激。他连忙向胖老哥道谢:“谢谢大哥指点!” 说完,挑起沉重的扁担,转身离开了这片不属于他的“战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