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马驶出京师城门时,拓跋明月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墙,春风卷着柳絮扑在车帘上,带着江南特有的绵软。荷花一身银甲坐于主车,江令宜的湖蓝斗篷在副车边随风扬起,三百轻骑的马蹄声踏碎了清晨的宁静,这是我国大司马首次亲赴西域巡边。
“过了玉门关,风沙就大了。” 拓跋明月将一包杏仁酥递进主车,隔着窗棂看见荷花正翻看西州军报,“这是用焉耆的杏仁做的,能润喉。”
荷花抬眸时,指尖正停在 “雪山关粮草短缺” 的字样上。她接过纸包,忽然将军报递出来:“北辽世子的骑兵虽到了雪山关,却与当地守军起了冲突。”
江令宜的团扇从副车探进来,点在军报末尾的签名处:“这个守将是前西戎降兵,怕是对北辽人有旧怨。” 她转头看向拓跋明月,眼底闪着狡黠,“妹妹去说最合适。”
三日后的雪山关下,拓跋明月一身紫袍立于两军之间。北辽骑兵的银甲在烈日下泛着冷光,西州守军的皮甲上还沾着灰尘,双方的长矛几乎要撞到一起。
“当年在辽东死谷,是谁帮你们挡住了火药的冲击波?” 她的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到每个士兵耳中。西州守军阵中骚动起来,有人认出了她腰间的缠枝莲墨玉 —— 那是江令宜亲授的信物。
北辽骑兵的首领策马出列,看到拓跋明月手中的虎符,突然翻身下马:“末将见过都护使。” 他摘下头盔,露出一道狰狞的刀疤,“当年寒鸦卫结阵时,末将就在阵外。”
冲突消弭于无形时,荷花正站在关楼之上。江令宜递给她一块西域墨玉,阳光透过玉质映出梅枝的影子:“妹妹总能用最省力的法子解决麻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