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58 章 雨夜赤壁意
夜雨如注时,白静忽然想起《后赤壁赋》里 “山鸣谷应,风起水涌” 的句子。帐篷外的雨声撞在断崖上,反弹回来的轰鸣竟与苏子笔下的赤壁夜声隐隐相合,而苍雕穿雨破雾的啸鸣,恰似 “戛然长鸣,掠予舟而西也” 的孤鹤,在夜空里划出锐利的弧线。
雪仪用布巾裹着那枚鱼鳞,火光下细看,鳞片上的纹路竟如江水波纹,层层叠叠漫向边缘。“苏子夜泛赤壁,见‘断岸千尺’;我们今夜观湖,遇生灵百态。” 她指尖划过鳞片的弧度,“想来天地间的道理,原是处处相通。” 话音未落,帐篷外突然传来湖鱼跃水的声响,数十条银鳞鱼在雨幕中腾空,坠落时激起的水花连成一片,像苏子笔下 “水波不兴” 被打破的瞬间。
白静望向帐外,鹿群仍在雨中静立,鹿角上的水珠顺着分叉滴落,在地面敲出 “滴滴答答” 的节奏,竟与《后赤壁赋》的句读韵律暗合。她忽然想起赋中 “予乃摄衣而上,履巉岩,披蒙茸” 的描述,此刻扶着受伤白鹿的手,仿佛正握着千年前苏子攀援赤壁的岩石,那份对生灵的怜惜与对天地的敬畏,穿越时空融在了一起。
“‘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’。” 雪仪轻声念着,双剑突然在帐内划出半圆,玉刃带起的气流让火塘火星骤起,落在帐布上的影子恰似赤壁的断岸轮廓。白静随之挥剑,竹刃与空气相击的轻响里,她仿佛看见苏子 “划然长啸” 时的身影,而帐外野狼远去的嗥声,竟成了这声长啸的遥远回响。
夜雨渐歇时,苍雕再次落在帐篷顶端,喙间衔着片湿漉漉的芦苇叶。雪仪接过叶片,发现上面还沾着条细小鱼鳞,与她掌心的那枚凑在一起,恰好拼成半轮残月的形状 —— 正如《后赤壁赋》里 “月白风清,如此良夜何” 的意境。白静望着叶片上的水痕,忽然明白那些交错的纹路,原是天地在用自己的语言书写着永恒,正如苏子用笔墨记录下的赤壁夜色。
鹿群的轻嘶从远处传来,混着湖鱼摆尾的水声与雕鸣,在雨后的夜空里织成一张声网。白静和雪仪同时收剑,听着这自然的交响,忽然觉得今夜的草原与千年前的赤壁并无二致 —— 都有生灵在演绎着 “变与不变” 的哲思,都有剑者(或行者)在天地间领悟着 “守一” 的真谛。火塘的余烬渐渐变暗,而帐外的月光重新洒落,将她们的影子与鹿群的影子叠在一起,像幅跨越时空的画卷,静静铺展在呼伦湖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