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璃的心音铃被挂在灶语堂的梁上,铃绳缠着传味苗的藤蔓,藤叶上的灶台纹随铃音起伏,像在跟着哼调子。有天,铃音突然变得格外柔和,原来是天宫的一位老仙官在玉盏碎片前落泪——他年轻时曾在凡世救过一个采莲女,女娃送他的莲子如今在传味苗的根里发了芽,苗叶的流云纹里,正映着女娃子孙的笑脸,他们在凡世的池塘边采莲,唱着当年女娃教的歌。
文曲星把《三界味经》的最后几页,刻在了传味苗的种子上,让风带着种子往三界飘。种子落在凡世的田埂上,长出的苗叶带着魔界的纹;落在魔界的戈壁里,长出的苗叶缠着妖界的影;落在妖界的洞府旁,长出的苗叶浮着天宫的云;落在天宫的石阶上,长出的苗叶印着凡世的烟火——每片叶子都是一页经卷,写着“灶间烟火无界,人间滋味同源”。
夏至这天,三界的传味苗同时开花,花瓣上的灶台纹化作无数光点,飞向各地的灶台。南坡村的铁锅上,光点凝成魔界的麦穗;魔界的陶瓮里,光点化作妖界的果粒;妖界的石锅里,光点浮起天宫的莲;天宫的玉盏中,光点落下凡世的稻——所有的灶台都在此时发烫,像无数颗跳动的心,隔着山海,同频共振。
半味谷的灶语堂前,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人,大家围着渗香锅,手里都捧着自家的吃食:凡世的麦饼、魔界的酱菜、妖界的果干、天宫的莲酥,一股脑倒进锅里。锅开时,香气漫过味脉,让三界的灶台都飘起同样的暖,有个孩童指着天上的云,说云里飘着的不是雾,是渗香锅的汤气,汤气里裹着千家万户的笑。
风穿过灶语堂,带着百家粥的稠、心音铃的柔、传味苗的香,漫向三界的每个灶台。在那里,灶火正旺,锅碗叮当,没有人再问“你从哪里来”,只笑着把手里的味往锅里添——原来最好的团圆,从不是聚在一处,是让每一缕烟火里,都藏着彼此的暖;最好的传承,也不是刻在经卷里,是让每一口吃食中,都带着万家的甜。
而那口永远煮着汤的渗香锅,还在咕嘟咕嘟地熬着,锅里的味越来越杂,却越来越亲,像无数双手在锅里搅着、拌着,熬出一锅名叫“人间”的烟火,照亮三界的每一扇窗,温暖每一颗走在路上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