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隐蔽的享福,是不需要为生存弯腰。有人大学毕业旅行一年,用父母给的钱走遍二十个国家,回来后在朋友圈写"寻找人生意义";有人三十岁还在考雅思,说"想再读个硕士",家里每个月准时打生活费;有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,靠收房租就能过上体面生活。他们有资本慢慢来,有底气选自己喜欢的,因为生存的担子从来没压到过他们肩上。
而多数人十七岁就要考虑读技校还是打工,二十岁要想着怎么攒钱给家里盖房,三十岁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,一辈子都在为活下去而奔波,所谓的梦想早就被磨成了"能按时发工资就好"。
社会规则对享福的人更宽容。同样是迟到,有人能笑着说"路上有点堵",没人深究;同样是犯错,有人能轻描淡写"下次注意",不会被揪着不放;同样是表达观点,哪怕说的是错的,也会有人附和"有道理"。他们的言行自带缓冲垫,因为周围的人默认"他有这个资本"。
而普通人哪怕做得再好,也可能被挑出毛病:"你这方案不够细致","你说话太直接","你不懂人情世故"。他们要加倍谨慎,加倍努力,才能获得别人轻易就能得到的认可,就像要跳得更高,才能触到别人站着就能够到的横杆。
享福的人,甚至能把爱好变成事业。有人喜欢画画,家里就支持开画廊;有人喜欢打球,父母就请私教,送出国参加比赛;有人喜欢做饭,家里就投资开餐厅。他们的爱好能被精心呵护,慢慢长成可以依靠的技能。而普通人的爱好只能藏在深夜:下班后排练两小时乐队,周末挤出半天时间写小说,假期去郊外拍几张照片,这些爱好是"奢侈的消耗",不能当饭吃,更不敢指望能变成事业。他们的时间和精力,必须优先用来换取生存资料,所谓的热爱不过是疲惫生活里的一点微光,随时可能被现实的风吹灭。
当然,生来享福的人也可能有自己的烦恼:父母的期望、圈子的压力、找不到真心朋友......但这些烦恼像富贵病,和"明天能不能交上房租"的焦虑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
就像有人抱怨"这道菜不合胃口",和有人发愁"今天没米下锅",前者是选择的烦恼,后者是生存的困境,根本无法相提并论。承认这一点不是仇富,而是认清现实,命运分配的初始资源从来就不公平,有人拿到的是同花顺,有人拿到的是废牌,能把废牌打好的是本事,但不能因此否认拿到好牌更容易赢的事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