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道莹光化作战气屏障,楚临风的战气在济世堂外围织成"护病纹",纹路上的每个节点都藏着温柔的坚定:对着寒风来的方向,战气凝成密不透风的墙,却在墙根留着透气的小孔,不让药香闷在屋里;对着吵闹的街市,战气化作吸音的棉,却特意避开孩童探望病患的笑声——"该暖的暖,该静的静"是他给战纹定的规矩。
"医仙的圣心,藏在'让病者有尊严'的守护里。"楚临风教坊丁们护院时,总强调"战气是盾,不是刀":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求医,战气会自动为他拂去身上的尘土,却不碰他紧攥的破碗(那是他讨来的救命钱);有仇家追至医堂寻仇,战气会挡住刀斧,却在地上画出"他是病患,伤他如伤我"的誓言,让追者在医仙的圣像前自惭形秽。
济世堂的"候诊廊"里,楚临风的战气化作"便民凳",老人坐上去会自动升高,孩童够不着的药柜,战气会递下药盒;最特别的是"隐私帘",战气织成的帘子能随病患的意愿变透明或厚实——有个怕人看见伤疤的士兵问诊,帘子便变得密不透风,连声音都透不出去,问诊结束时,帘子上却映出"伤疤是勋章"的字样,是沈墨书特意让战气加上的。
"病者最忌的不是痛,是被轻贱、被窥探、被嫌弃。"楚临风看着战气帘后,刚看完诊的老妪露出轻松的笑——她终于敢说出"心口疼"的隐疾了,"这战气护的不是医堂,是每个生命在病痛前的体面,比任何名贵药材都金贵。"
药香熬出的共情:苦涩里的生命温度
第三道莹光飘出药香,苏玉瑾的"百味炉"就设在济世堂的中央,炉里熬着的药,总带着"懂你痛"的暖意:给丧子的老妪熬的安神汤,加了她儿子生前最爱吃的蜜枣;给征战归来的士兵煮的疗伤药,混着归墟泥土的气息(那是他们用命守护的味道);给犯错受罚的孩童配的药膏,掺了萧战的灵猴爱吃的野蜂蜜,让孩子哭着哭着就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