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座驿站配 “应急物资”:干草二十担(喂牲畜)、青稞面五十石、羊皮袄三十件、急救包十个。赵五每日检查物资:“干草需晾晒防霉变,面粉要密封防鼠,每月由白虎城补给一次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驿站暖帐在普通毡帐基础上做三重改良:帐顶加 “隔热层”(羊毛与芦苇夹层,保温性提升五成),帐壁缝 “防风帘”(双层棉布夹驼毛,边缘缝皮绳可收紧),帐门设 “缓冲间”(两重门,中间可置火盆取暖)。工匠王巧手演示:“最冷时帐内生火盆,室温可达十五度,比普通帐暖十度。”
帐内陈设兼顾实用与规范:每铺火炕配 “取暖三件套”(铜盆、炭铲、火箸),炕边立木架(放行囊与货物),墙角置石灰缸(吸湿防雾)。赵五制定《驿站守则》:“睡前需封火(留火种不烧旺),帐内禁堆放易燃物,晨起需开窗透气半时辰。”
针对商队多民族组成的特点,暖帐内挂双语标识(汉蒙文标注 “饮水处”“如厕处”),设置 “分食区”(汉餐用碗筷,蒙古餐用银碗,各有餐具架)。商人李四感叹:“这驿站比草原上的敖包暖和,细节想得比自家还周到。”
商队护卫实行 “兵虎协同制”:每五十人商队配士兵十人(持弓刀,带信号箭)、驯虎一只(由使虎部落护卫阿里木带领)。护卫队长张猛制定 “三班警戒”:白日前锋探路(距商队三里,遇敌发信号箭),正午两翼护卫(防侧面突袭),夜间环形守卫(商队居中,士兵在外,驯虎巡哨)。
驯虎的作用尤为关键:阿里木训练的 “雪虎” 能嗅出三里外的野兽或埋伏者,遇袭时听令冲击(专攻马腿或敌阵薄弱处),夜间则卧于商队外围,虎啸可震慑宵小。张猛与阿里木演练配合:“见黄烟信号,虎左冲;见红烟,虎右突;鸣金则回护商队核心。”
护卫装备有寒地特供:士兵穿 “双层甲”(内绵甲保暖,外铁甲防刃),配 “暖手筒”(羊皮制,可藏火石);驯虎戴 “护项圈”(铁制,防野兽咬伤,不影响活动)。张猛检查装备时强调:“北境多风雪,弓需常上油防裂,虎链要每日擦,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