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律铸展开的羊皮盟书长三尺、宽两尺,用蒙古文与汉文双语书写,接缝处盖着 “枢密院印”。他清了清嗓子,用双语交替宣读:“蒙古文版念给千户们听,” 汉文版供文吏存档,“萧公每年助拔都粮草三万石、铁料五千斤,” 拔都则需 “每年向汉地输送罗斯皮毛千张、琥珀百斤”,这是资源互补的核心条款。
读到 “战利品三分归萧公,七分归拔都” 时,耶律铸特意加重语气,并用骨尺点在条款旁的注脚:“金银珠宝按此比例,战马、奴隶另算。” 这是防日后争议的细节补充。每读一句,双方甲士齐呼 “诺”,声震雪原,连远处的牧马都惊得扬起前蹄。拔都的书记官在副本上实时标注,确保宣读内容与原稿无误 —— 这是盟书法律效力的关键。
帖木儿千户捧着银碗上前,将狼血缓缓倒入盛着马奶酒的金坛,暗红液体在酒中旋出涡旋,如游龙般扩散。萧虎与拔都各执一个牛角杯,由耶律铸斟酒,酒液刚过杯身的虎纹刻度线 —— 这是 “满而不溢” 的规矩,示盟约有度。拔都举杯时,牛角杯沿的狼纹与他腰间弯刀的宝石反光重叠:“草原盟誓,以血为证。”
两人手臂交错,将酒液同时饮下,血酒入喉带着铁锈味与奶香的混合气息,这是漠北盟誓的最高仪式。萧虎饮尽后将杯底朝天,杯内无残留 —— 示 “心口如一”;拔都则用指尖蘸酒,点在自己与萧虎的眉心,“此血印为记,” 他的指腹带着常年握刀的厚茧,力道不轻不重,“背盟者,天地共诛。” 坛下的萨满立即敲响羊皮鼓,诵起古老的盟誓祝词,声腔苍凉如风雪。
“诺 ——” 当耶律铸读完最后一句盟辞,坛下的百名甲士同时单膝跪地,右手按刀柄,左手抚胸口,齐声呼应。术赤系甲士的呼声响彻云霄,带着草原民族的雄浑;汉地甲士的回应则整齐划一,透着军旅的严整。两种声浪交织,在雪原上回荡三匝,这是向天地宣告同盟成立的仪式性呐喊。
帖木儿千户突然拔剑出鞘,将剑刃横在自己掌心,血珠滴入酒坛:“我等千户愿为盟誓见证,” 拔都的亲卫也纷纷效仿,鲜血染红坛沿。萧虎的甲士则取出随身携带的箭簇,将箭杆折断掷于坛下:“箭折则心折,” 示永不背盟。拔都看着这场景,对萧虎笑道:“你的人连表忠心都带着汉地的规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