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7 章:东宫讲筵(至元二十六年?和林东宫讲殿)
东宫讲殿的紫檀书案按 “左蒙右汉” 陈设:北侧铺驼毛毡,置蒙古文《大扎撒》抄本,用狼皮纸装订,每卷首印狼纹;南侧铺织锦垫,放汉文译注本,桑皮纸 pages 间夹着象牙书签,标注 “君道篇第三”“辅政篇第七”。萧虎亲自核查教材,蒙古文版本由宗正府三位千户联名校勘,汉文译本经汉人学士王恽批注,两处 “虎臣监国” 条目的释义完全一致 —— 这是防止篡改的 “双校制”。
教具匠人在殿角调试磁石模型,底座为青铜制方形,刻蒙汉双语 “君臣”,大磁石雕成玉龙形(象征君主),小磁石为虎形(象征辅臣),磁石含硫量二分二厘,与符牌库的标准一致。“需确保磁力适中,” 萧虎用指尖轻推虎形磁石,“既不脱离轨道,” 又能自由转动,“这是至元二十五年西域工匠的技法,” 比中原磁石更稳定。讲殿的窗纸换成透光的桑皮纸,便于日光下演示磁力轨迹。
卯时三刻,侍讲官列队入殿:萧虎着紫罗公服持《大扎撒》,耶律铸带蒙古文注疏,王恽捧汉文讲义,西域学者拉施特(非撒马尔罕法官,为史实学者)持波斯文《史集》选段 —— 按《东宫仪注》“三族侍讲” 制,确保教学兼顾蒙古传统与中原礼法。忽必烈身着小蟒纹常服,腰间玉佩刻 “皇孙” 二字,按 “每日讲半时辰” 规制,端坐于紫檀宝座,座垫绣日月纹,与和林宫城的规制等级严合。
萧虎先请耶律铸宣读蒙古文 “君道篇”,耶律铸的声音洪亮:“太祖曰‘君主如北辰,’” 辅臣如众星,“星不离心,国乃安定。” 王恽随即用汉文释义:“此与《论语》‘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’同义,” 他的手指点向汉文注本,“元代虽起于草原,” 亦需参汉法以治天下。拉施特补充波斯历史中的君臣典故,三人讲解互为印证,符合 “异语同义” 的教学要求。
萧虎命匠人呈上磁石模型,玉龙形大磁石固定于底座中央,腹刻蒙古文 “君”,虎形小磁石腹刻汉文 “辅”,两者间距三寸,恰好形成稳定磁场。“至元二十五年西域献磁石技艺,” 萧虎用象牙杆轻拨虎形磁石,小磁石绕大磁石转动,始终不离半寸范围,“就像《大扎撒》规定的‘虎臣监国’,” 辅臣需辅佐君主,“却不可逾越礼法,” 他故意用力拨虎形磁石,小磁石晃了晃,仍被磁力拉回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