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必烈伸手触碰磁石,指尖感受到轻微吸力:“为何小磁石不会脱离?” 萧虎取来验磁镜,镜中显形两磁石的磁感线:“因大磁石磁力更强,” 正如君主的权威,“小磁石虽有吸力,” 却需依附大磁石而存在。匠人适时呈上备用磁石,其中一块磁力较弱的虎形磁石(模拟失职辅臣)果然偏离轨道,萧虎趁机道:“辅臣若失德,” 便如这弱磁,“终会脱离君道。” 教具的铜底座刻有刻度,精确记录磁力范围,与《物理小识》记载的元代磁石特性吻合。
忽必烈指着《大扎撒》的 “忽里台篇”:“为何监国需大会同意?” 他的手指点向蒙古文 “过半” 二字,萧虎请耶律铸解答,耶律铸取来忽里台投票的狼首木牌:“草原旧制‘大事需族众公议,’” 就像这磁石,“单块磁力弱,” 众石聚则强。忽必烈又问汉文注本的 “均税” 条,王恽用沙盘演示:“牧户十羊输一,农户亩纳三升,” 换算后税负均等,“正如磁石两极,” 力不同而效同。
萧虎注意到忽必烈反复摩挲磁石底座的 “君臣” 二字,便进一步演示:将第三块小磁石(刻 “民” 字)置于虎形磁石外侧,三石形成连锁磁场。“君护辅,辅护民,” 他的声音沉稳,“民安则君安,” 这是《大扎撒》与汉法的共通之道。忽必烈突然取下虎形磁石,玉龙磁石立即失去平衡,他抬头道:“辅臣不可缺?” 萧虎躬身:“正如车之两轮,” 缺一不可,“但轮需循轨,” 辅臣需守《大扎撒》。
讲筵间隙,王恽展示《大扎撒》的不同版本:蒙古文原版侧重草原旧制,如 “千户世袭”“牧场分配”;汉文译本增注 “三省互监”“科举取士”,但核心条款完全一致。“两种文本就像两块磁石,” 王恽的手指点向教材,“同吸铁而异文,” 却共撑国本。忽必烈对比两版 “虎臣监国” 条,发现蒙古文强调 “宗王监督”,汉文强调 “法典约束”,萧虎解释:“此乃‘双轨制’,” 既保草原传统,又纳汉地规矩。
耶律铸补充蒙古文版本的修订史:“至元元年曾增‘异族辅臣’条,” 正是萧虎先祖入仕时所定,“每版修订需三族学者联名,” 防止单方篡改。忽必烈在汉文译本上用朱笔圈出 “兼听则明”,问是否适用于蒙古千户,萧虎答:“太祖曾听耶律楚材言而止杀,” 证明 “好谏不问族属”,就像磁石 “吸铁不问种类”,这一回答既合史实,又暗含对自身地位的巩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