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4 章:虎卫列阵(至元二十六年?和林校场)
和林校场的积雪被铁蹄碾成冰碴,那拉珠尔踩着父亲萧虎手绘的阵图,图上的 “休生伤杜景死惊开” 八门用蒙汉双语标注,每门间距三丈六尺,合《武备志》“行军阵法” 标准。“休门置三十甲士,持七石弓,” 他对千户们道,手指点向阵图东北角,那里的冻土已被夯实,“箭簇需经七次淬火,含硫量二分一厘,” 案上的箭簇样本与和林兵器库的验记吻合,“伤门布刀牌手,刀长三尺七寸,与波斯弯刀形制有别,” 刀背的虎纹凹槽可卡住敌方长矛,“八门需互为犄角,牵一发则动全身。”
虎卫营的甲士们开始移动,甲胄的铁环碰撞声在雪原上形成规律的节奏。“每门设旗手三名,” 那拉珠尔的令旗指向景门,旗面的虎纹用朱砂与桐油混合绘制,经风雪不褪色,“黄旗示警,红旗冲锋,” 他突然挥旗,休门的甲士立即半跪,弓弦同时拉满,箭头直指校场中央的旗杆 —— 那里将竖起乃马真后的使者旗,“这是父亲在撒马尔罕对阵波斯叛军时改良的阵法,” 他的靴底碾过图上的 “惊门”,“多了西域的回回炮协同,” 炮位的铸铁基座刻 “至元二十五年造”,与军器监的档案严合。
校场边缘的兵器架上,七石弓按 “左蒙右汉” 排列:蒙古匠造的弓梢嵌牛角,刻 “怯薛监制”;汉人匠制的弓身缠丝线,标 “淮东军器局”,两者的拉力经校验均达 “七石”(约合今一百六十斤),符合《军器监新式图谱》。“箭簇需含硫量二分一厘,” 兵器监吏员王仲德用验矿镜照射箭尖,镜中显形均匀的硫铁结晶,“去年征乃颜时,” 他指着报废的箭簇,因含硫量差半厘,射中目标后箭头崩裂,“导致三名甲士牺牲,” 虎卫营的甲士们正用细砂纸打磨箭头,磨出的寒光在雪地里晃眼。
那拉珠尔接过一张弓,左手握弓梢,右手拉弦,弓弦的震颤频率与他的脉搏形成奇妙共振 —— 这是父亲教他的 “人弓合一” 之法。“每弓配箭三十支,” 他的手指划过箭杆的虎纹刻痕,“三棱簇用于破甲,” 簇尖呈四十五度角,“圆头簇用于鸣镝,” 簇尾有四孔,飞行时发出哨音,“按‘五破甲一鸣镝’配比,” 箭囊的分区与他腰间的虎符纹路对应,“这是西征时定下的规矩,” 他的目光扫过甲士们的箭囊,每个囊口都露出三支破甲箭,如猛虎獠牙。
乃马真后的使者帖木儿台带着十名护卫,在距阵百步外勒马。他的狐裘领口绣着塔塔儿部的狼纹,目光扫过八门金锁阵的第一重 —— 休门的甲士弓如满月,箭头的寒光在雪日下连成一片银线。“不过是些汉人子弟组成的花架子,” 他对护卫道,靴跟踢了踢马腹,马却不安地刨蹄,“成吉思汗的怯薛军能踏平欧亚,还怕这区区阵法?” 话虽如此,他的手却下意识按住了腰间的狼首符,符面的绿松石在阳光下泛着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