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风机的热风带着轻微的轰鸣,林小满盯着阿浩帽檐下露出的针孔贴——淡蓝色的透气贴边缘翘着,像只想要展翅的蝴蝶。她忽然想起气脉小组的“温暖契约”:每个人每周至少做一件“给别人温度”的事,可以是帮人调针贴、分享暖身小物,甚至只是说句“今天你的气脉看起来很暖”。
“该我给你们温暖了。”她忽然站起来,从背包里掏出老中医新给的“薄荷艾草贴”,“周医生说雨天贴神阙穴能祛湿,我帮你们贴好不好?” 陈姐第一个点头,掀起衣角露出腹部的接口贴:“正好,我的旧贴该换了,你试试新学的‘顺时针揉穴法’,上次看你给阿芳贴足三里,手法可准了。”
指尖触到陈姐的皮肤时,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小组分享疤痕的场景——那时她连自己的肚子都不敢看,此刻却能坦然地帮别人调整针贴。薄荷艾草贴的凉意混着指尖的温热,在陈姐的神阙穴周围晕开,像滴墨水渗进宣纸,慢慢散成柔和的绿。“对了,”陈姐忽然握住她的手,“你知道吗?你的指尖比上次暖多了,以前碰着像块冰,现在像块温玉。”
温玉。这个词让她想起老中医诊室里的脉枕——蓝布绣着莲花,边缘磨得发白,却永远带着人的体温。给大叔贴完神阙穴,又帮阿浩调整了大椎穴的针贴,指尖在每个人的穴位上停留,感受着不同的温度:陈姐的神阙穴带着艾灸后的烫,大叔的足三里透着粗盐热敷的燥,阿浩的大椎穴则是薄荷贴的凉——但无论哪种温度,都带着鲜活的、属于人的气息。
雷阵雨渐渐小了,窗台上的薄荷盆栽被雨水洗得发亮,叶片上的水珠滚进花盆,发出清脆的响。林小满坐在圆桌旁,看着自己的指尖——指腹因长期贴针贴有些发红,却透着健康的粉,像刚摘的桃子,带着生命的光泽。忽然想起气脉小组的“指尖计划”:每个人每天触摸自己的神阙穴三次,心里想着“我在给身体温度”,再触摸别人的穴位一次,想着“我在传递温度”。
“知道吗?”阿浩忽然举起手机,相册里存着张“指尖温度图”——他用红外相机拍下小组每个人贴针贴的瞬间,指尖接触穴位的地方,都有个小小的暖黄色光斑,“上周我发现,当我们互相贴针贴时,光斑会变大变亮,比自己贴的时候暖3℃——原来温度真的会传染,就像开心会传染一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