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艾滋病人的治疗日记》第二章:沉默的裂痕(2023.12.15)
窗帘被风掀起一角,午后的阳光像把生锈的刀,斜斜切进出租屋的霉味里。林小满盯着床头的闹钟,秒针走得比心跳还慢——从确诊到现在,已经过了14天,14个拒绝吃药、拒绝开门、拒绝接电话的日子。
手机在床头柜震动,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短信:“林女士,您预约的HIV初诊随访已逾期,建议尽快来院领取治疗方案……” 她按掉短信,指尖在屏幕上留下汗渍,像落在病历本上的指纹,擦不掉,躲不开。
冰箱里的牛奶过期了,纸盒鼓胀着,像她此刻肿胀的牙龈——自从确诊,口腔溃疡就没停过,连喝水都带着刺痛。她蹲在垃圾桶前撕牛奶盒,指甲划过包装上的“营养早餐”字样,忽然想起以前每天早上,男友会把热牛奶塞进她手里,说“我们小满要做永远元气满满的小太阳”。
现在“小太阳”的微信头像早就换成了灰色,朋友圈停在12月1日那条“愿新的开始充满光”——多可笑啊,那天的“光”,原来就是命运撕开的裂痕,让黑暗涌进了人生。她点开男友的对话框,聊天记录停在“我们分开吧”,下方是一串红色的感叹号——原来拉黑一个人,比爱上一个人更快。
门铃忽然响了,惊得她撞翻了脚边的垃圾桶。“林小姐,我是社区的陈医生,上次在医院见过的,给您带了些资料……” 声音隔着门板,带着冬日的凉意,却又掺着些小心翼翼的温柔。她屏住呼吸,看自己的影子在地面缩成一团,像只受伤的小兽,等着危险过去。
脚步声渐渐远去,她趴在猫眼上看,楼梯拐角处蹲着个穿格子围巾的身影,手里抱着个牛皮纸袋,袋口露出半本《艾滋病防治手册》。阳光从窗缝里漏下来,在纸袋上投下斑驳的光,让“艾滋病”三个字忽明忽暗,像在跳一场残忍的舞。
傍晚终于敢开门,纸袋里除了手册,还有盒维生素C泡腾片,附了张字条:“冬天容易感冒,记得补充维生素,有任何问题随时打我电话——陈芳,138XXXXXXX”。泡腾片丢进杯子里,气泡滋滋作响,像她此刻混乱的思绪,咕嘟咕嘟翻着泡,却怎么也静不下来。
手册翻开时,掉出张粉色便签,是护士画的服药提醒表,六种药片被涂成不同颜色,旁边画着小太阳和笑脸:“记得按时吃药哦,你不是一个人~” 笔尖在“不是一个人”上晕开,她想起确诊那天,这个护士曾轻轻按住她发抖的手,说“我见过很多像你这样的姑娘,现在都活得很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