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日下午,石门外围阵地几乎完全丧失,石门成为孤城,第73军背靠澧水而战,在这种情况下。汪之斌决定夜晚涉水过澧水向南突围,命令暂5师据守石门拖住日军,掩护第15、77师先行突围,这两个师新兵太多,又遭重创,只有让还有战力的暂5师撑一下,避免15、77师溃散。
下午5点左右,第73军还在石门苦战,突然听到澧水南岸传来激烈的枪炮声,汪之斌后背冒出冷汗:日军抄了第73军的后路。同时汪之斌也知道第74军第58师到了。汪之斌没有猜错,澧水以南交战的正是第58师张灵甫部和一股日军。
这股日军有二个大队,经第44军原防线越过澧水,迂回到了石门背后,切断了第73军的后路。第58师先头部队尖兵发现鬼子的伏兵,张灵立即安排一部警戒澧水北岸,集中其余兵力对这股日军发动雷霆一击。鬼子也刚到没多久,还没有完全展开,就遭到了第58师7000余人的突袭,被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起初鬼子还想顽抗,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股国军的不同,火力、兵员素质不比他们差,兵力是他们的3倍以上。鬼子站不住脚,只得向东退却,寻找机会渡过澧水与大部队汇合。第58师一部紧追不舍,一部沿澧水南岸快速切断这股日军的北逃通道。第13师团也发现了南岸的异常,等到他们调集兵力准备解救南岸日军时,南岸日军已经被第58师消灭。第58师与一部日军隔着澧水对峙,日军发现了南岸国军是第74军第58师,这是第3、13师团的死对头。
日军攻打石门的战斗并没有停止,相反还加大进攻强度。张灵甫派人过澧水与汪之斌取得了联系,从汪之斌的叙述中得知石门几乎只剩一座孤城,城防工事也几乎损失殆尽,第73军得到了命令撤离,请第58师为第73军的撤离提供掩护。张灵甫答应了汪之斌,在第58师的掩护下,第73军撤到了澧水南岸,人员损失达到3成以上。至此石门失守,日军占领澧水北岸。
第73军、第58师退往慈利布防。张灵甫命令第172团防守垭门关,第173团防守羊角山,命174团、暂5师一部防守猫儿峪、赤松山,副师长蔡仁杰率特务团机动。第73军进入慈利整编,作为预备队。另外第5军96师286团到达慈利,与先遗团288团汇合。
第6战区调整了部署,第74军第51师、第100军第19师布置在漆河、五峰山一带,第100军第63师布置在桃园。第29集团军第44军防守津市、临澧,派有力部队固守常德北面的太阳山、太浮山和盘龙桥地区。
日军于16日逼近重镇慈利,当日,日军13师团主力、第34师团佐佐木支队猛攻慈利。65联队攻击猫儿峪、104联队攻击保安桥、佐佐木支队攻击垭门关。三路日军均遭到第58师各部拦截,战况激烈,65联队被拦截在猫儿峪,104联队被阻在了扁担垭、赤松山、何家寨线。17日攻击一个白天,突破不了防线,夜晚104联队绕道向慈利进军,意图趁乱偷袭县城。被第5军第288团发现,第288、286团汇同第73军残部合力守住了县城。
与此同时、第3师团对第44军左翼发起了攻击,第116师团渡过洞庭湖对第44军右翼发起攻击,第44军不敌,116师团迅速占领临澧、津市,马不停蹄沿着临澧至常德的公路南下,击破了太阳山、太浮山防线,第44军纷纷后撤退到沅水以南,常德北面门户大开。
第68师团渡过洞庭湖向汉寿发起攻击,与第10军在汉寿周边激战,战斗进入胶着状态。第99军向汉寿增援。欧震兵团也向益阳急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