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网游小说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《畲乡白术缘》(上卷)

《畲乡白术缘》(上卷)(1 / 2)

楔子

天地氤氲,万物化醇。东南丘陵的畲山深处,云雾如纱,缠绕着层层梯田与竹楼。这里的草木,深谙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时序,更与畲族人的生命节律相融——他们以药草为媒,以山川为证,将草木的灵性,织进了婚丧嫁娶的习俗里。

浙西畲族有谚:“家有白术,万事稳固。”这株得中央土气的灵草,在畲乡不仅是健脾祛湿的良药,更成了“固本培元”的象征。清代乾隆年间,畲山脚下的“月山村”,有位叫阿月的姑娘,自幼与白术结下不解之缘。她与采药青年阿山的爱情,因一株连理枝白术而起,最终让“白术为聘”的婚俗,在畲乡流传百年,印证着“脾为后天之本,家为立身之基”的古老智慧。

第一卷:月山灵草,药养娇娃

月山村依偎在畲山腹地,村后有片阳坡,黄土疏松,盛产白术。这里的白术,因得山雾滋润、日光温煦,根茎肥白如脂,断面的“朱砂点”(棕黄色油点)密如星子,香气混着竹香与泥土气,格外醇厚。

乾隆十二年,“水运太过”,畲山阴雨连绵,“太阴湿土”当令过甚。村中药婆蓝阿婆的孙女阿月,就在这年深秋降生。女娃生来体弱,面白唇淡,稍受风寒便咳喘不止,吃奶也少,小肚子时常胀得鼓鼓的。蓝阿婆诊脉后,眉头微蹙:“这娃是‘脾土虚弱’,湿邪困了中焦,得用咱畲山的白术慢慢养。”

自此,蓝阿婆每日清晨便去阳坡采新鲜白术,切片后与小米同煮。白术的甘温之气,混着米香,在陶锅里咕嘟作响。阿月喝了这粥,原本拒食的小嘴渐渐张开,腹胀也轻了些。蓝阿婆又用白术配伍茯苓(利水渗湿)、山药(健脾),熬成药汤,每日喂三勺。“白术是君,像家里的顶梁柱,”她边喂边对儿媳说,“茯苓、山药是佐使,帮着白术把湿气赶出去,把力气补回来。这是‘相须相使’的理,药和人一样,得互相帮衬。”

阿月长到三岁时,依旧比同龄孩子瘦弱,稍跑几步便气喘。蓝阿婆便带着她去阳坡,教她辨认白术:“你看这叶片,边缘带锯齿,像咱畲族姑娘的银饰;根茎埋在土里,默默长力气,就像咱畲族人,踏实肯干。”她让阿月亲手给白术浇水,说:“多跟它说说话,它懂人心呢。”说来也奇,自那以后,阿月的身体竟一天天好起来,到了七岁,已能跟着阿妈去溪边洗衣,笑声像山涧的泉水,清亮悦耳。

每年寒露,蓝阿婆都会带着阿月采白术。“此时‘阳明燥金’当令,白术把力气都攒在根里了,”她教阿月用竹刀轻刨,“不能用铁器,会伤了它的土气。你看这断面,‘菊花心’(放射状纹理)越清晰,说明它越壮实,补人的力气也越足。”阿月捧着雪白的白术,鼻尖萦绕着温厚的香气,心里觉得,这草比银饰还珍贵——是它,让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,在畲山上奔跑。

最新小说: 盾勇: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,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: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,无敌登场 复活后,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 和骚话前辈搭档是种工伤 鬼灭:管你坟头草多高,都给我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