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:樵翁识性,药石初显
青芝谷外住着一位老樵夫,姓秦名伯,以砍柴采药为生,为人忠厚,从不贪多。他自幼听祖父说:“谷中白术是山精,采时需念‘山神护佑,取之有度’,否则会空手而归。”秦伯谨记祖训,每年只在霜降后采三五株二年生白术,多则不取。
一日,秦伯在谷中避雨,见一只小麂子误食毒菌,腹泻不止,瘫在白术丛旁。他正欲施救,却见小麂子挣扎着啃了几口白术的枯叶,半个时辰后竟能站起,蹒跚离去。秦伯心中一动:“这白术果然有灵,连野兽都知其能止泻。”
次年春,秦伯的孙子患“奶癣”,浑身起红疹,瘙痒不止,郎中开了几副药也不见好。他想起小麂子的事,便取去年晒干的白术,捣成细末,用香油调敷。白术性温燥,能祛湿解毒,正如《神农》所言“主死肌”,三日后果然红疹消退。秦伯愈发敬畏,采白术时必带一块干粮,埋于土中,算是“谢礼”。
有一年,伏牛山“土运不及”,湿气盛行,山下村落爆发“水泻病”,患者上吐下泻,面色萎黄。秦伯见村民受难,便入谷采了些三年生白术,教他们“白术配生姜,水煎热服”。白术健脾燥湿为君,生姜温中止呕为臣,两药相使,如暖阳化冰。村民服后,腹泻渐止,都来向秦伯道谢:“您采的果然是仙药!”
秦伯却摆手:“不是我能,是山精慈悲。”他带村民到谷口,指着云雾缭绕的青芝谷:“这药喜阳坡沃土,怕铁器污秽,采时需心诚。你们看,我用竹刀挖,留三分之二根茎在土中,来年还能再长——这叫‘永续’,也是祖父教的。”村民们从此也学他,采白术时心怀敬畏,谷中的白术反而越长越茂。
第三卷:顽童惊变,童子现形
明成化年间,青芝谷来了一户逃难的人家,户主姓李,带着个十岁的儿子阿福。阿福生性顽劣,听说谷中有“会变童子的白术”,便趁父亲不注意,偷偷溜进谷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