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双芎记》上卷(2 / 2)

蜀地的药铺里,秦团翁的蜀芎总被单独放在一个深斗里。抓药的郎中只要摸一把,就知道是正经蜀产:“这团块沉甸甸的,结节处糙得硌手,是攒了力气的;要是滑溜溜的,没结节,定是别处的。”

蜀芎的断面也奇特,结节处的纹理像被揉乱的锦缎,黄白相间,油点密得像星;抚芎的断面则是直来直去的纹路,油点稀得像散落的米粒。有回成都府的李郎中,收到批掺了抚芎的蜀芎,抓药时觉得手感不对——有几根太直太轻,掰开一看,果然断面纹路散乱。“这抚芎看着像蜀芎的嫩苗,实则性子差远了,”李郎中叹道,“用它治头痛,就像用竹筷撬石头,不得劲。”

抚州的药铺却偏爱抚芎的直根。江直翁的抚芎,切片后薄如纸,能透光,用来泡药酒,酒色清冽;蜀芎的团块切片厚,泡出的酒浑浊,像掺了泥。盱江边的渔民,总用抚芎配白芷泡酒,说“这直根的芎,去腥醒神比团块的灵,喝了打鱼不晕船”。

秦团翁的孙子秦小结,跟着爷爷去抚州收药,见直翁的抚芎被药铺掌柜挑得仔细:“根要直,头要圆,尾要尖,像支笔;要是弯了、扁了,药效就差。”小结摸着抚芎的直根,忽然明白:“爷爷,这两种芎,就像蜀地的山和抚州的田,山是团的,田是直的,长出来的草木,性子也跟着变。”

第三回 性味殊途 临床显分野

蜀地的医者,早发现蜀芎和抚芎的药效大不相同。李郎中的《临证笔记》里记:蜀芎“辛温烈,善破瘀,治风湿痹痛、妇人血滞最效”;抚芎“辛温缓,善行气,治外感头痛、脘腹胀满最宜”。

有个镖师,在秦岭遇了风寒,回来后关节肿得像馒头,痛得直打滚。李郎中用蜀芎配独活、牛膝,三剂就消了肿。镖师说:“喝药时,觉得一股热流在骨头缝里钻,像有东西在敲碎瘀块。”李郎中解释:“蜀芎的结节里藏着劲,能钻透老瘀,抚芎就没这股钻劲。”

抚州的陈大夫,则常用抚芎治“外感头痛”。有个书生冒雨赶路,头痛得像要裂开,陈大夫取抚芎三钱,配荆芥、防风,煮水喝下,半个时辰就好了。“这抚芎直来直去,能把表邪直接散出去,”陈大夫说,“要是用蜀芎,劲儿太猛,反倒会引邪入里。”

有年瘟疫,两地医者交换药方,发现蜀地用蜀芎配桃仁治“瘀热证”,抚州用抚芎配紫苏治“气滞证”,效果都好。“这就像蜀地的辣子和抚州的豆豉,”李郎中笑道,“各有各的味,各治各的病,换不得。”那时的他们,虽说不清“栽培变种”的道理,却从临床中摸到了规律:团块的蜀芎偏于“破”,直条的抚芎偏于“散”。

最新小说: 副本求生: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,他又争又抢 盾勇: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,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: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,无敌登场 复活后,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