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瑞伸手想摸,被云岫拦住:“猪苓怕汗气,手汗会让它霉变。”她用竹片轻轻挑起猪苓旁的腐叶:“这腐叶得三年才能腐熟,正好养苓。就像《本草经集注》说的‘生枫树下’,不是随便一棵枫树都行,得是老枫,得有腐叶,这是天地定下的‘共生契’。”
周瑞沉默了——他走南闯北,见过无数药材,却从未想过一株猪苓背后有这么多门道。夜里,他在秦伯的药庐借宿,见墙上挂着云岫抄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“利水道”三个字被圈了又圈,旁边批注着“水行则气通,气通则血活”,忽然明白:这三个字哪里是说药,分明是说“顺应”二字——人顺应草木,草木才顺应人。
第七回 冬藏时节验古方 妊娠子淋证药灵
立冬过后,终南山飘起了初雪,山林被裹进一片素白。按“冬藏”之理,此时的猪苓吸足了寒水之气,药性最纯。秦伯带着云岫、赵五,按山神指点的山谷,开始采收猪苓。他们用竹铲小心刨开积雪,露出腐叶下的青黑菌块,每采一株,便在原处埋上三粒松籽——松籽能固土,来年猪苓好扎根。
“你们看这猪苓,”秦伯举起一株刚采的猪苓,雪光映着断面,白得发亮,“冬采的猪苓,断面有‘冰纹’,这是寒水之气凝的,利水时能带着一股‘温通’之力,治‘寒淋’最效。”赵五摸着猪苓上的冰纹,笑道:“以前只知道猪苓能卖钱,现在看它,倒像块藏着山水的玉。”
采收未完,村里的王二嫂突然得了急症。她怀胎七月,近来总觉得小便涩痛,尿频尿急,一尿就疼得直咬牙,却又尿不多,腰还酸得厉害。稳婆说是“胎气不稳”,请了郎中开了安胎药,反而更重了。王二嫂疼得直哭,生怕伤了肚里的孩子。
秦伯去诊视,见王二嫂舌红苔白,脉象细数,道:“这是‘妊娠子淋’,是胎火耗伤阴液,湿热下注膀胱。《千金方》说‘妊娠小便不利,猪苓散主之’,正好用得上冬藏的猪苓。”
云岫有些担心:“孕妇能用猪苓吗?会不会伤胎?”秦伯指着《猪苓辨证录》里的批注:“苏先生记的清楚,‘猪苓淡渗,虽利水却不峻猛,配阿胶、滑石,能利水而滋阴,安胎而通淋’。阿胶能滋阴养血,固护胎元;滑石能清热通淋,又不损伤正气,三药相使,正好对症。”
赵五主动提出去煎药,他如今煎药比谁都仔细:“王二嫂放心,这猪苓是今早刚采的,带着雪气呢,保管管用。”药煎好后,澄明透亮,带着淡淡的胶香。王二嫂喝了两剂,尿痛就减轻了,又喝了三剂,竟能顺畅排尿了,腰也不酸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