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猪苓诗画录:青芝辞与草木章》
下卷·本草薪火照古今
第六回 苏生着书传药事 药商寻踪扰山宁
秋分过后,终南山的枫叶染红了层林,药碾子村弥漫着药材晾晒的清香。苏先生辞别云岫与秦伯,带着满册医案下山而去。他在江南的书坊里,将猪苓的医案、云岫的采药规矩、秦伯的配伍心得,连同《神农本草经》《本草纲目》的记述,写成《猪苓辨证录》,书中不仅有药方,更有“枫根藏芝”“雨霁寻苓”等插画,把草木灵性与医理融成了诗意文字。
书一问世,竟引得不少医者、药商争相阅读。有个叫周瑞的药商,在扬州开着“百草堂”,见书中说终南山猪苓“利水而不伤阴,通淋如神”,又听闻云岫能识“千年猪苓”,便带着伙计,揣着重金,一路寻到了药碾子村。
周瑞一到村口,就摆出绸缎、银两,声称要“包山采苓”:“只要让我采三年猪苓,这些都是你们的。我还会修桥铺路,让村里过上好日子。”村民们看着白花花的银子,有的动了心——去年湿温过后,不少人家日子拮据,周瑞的条件确实诱人。
赵五如今已是村里的采药领头人,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:“周掌柜,不是我们不领你的情,这猪苓是山的馈赠,得按规矩采。三年采尽了,往后子孙采什么?治病用什么?”周瑞冷笑:“规矩能当饭吃?我用这猪苓制成‘通淋丸’,能救更多人,难道不是功德?”
云岫走上前,将苏先生写的《猪苓辨证录》递给周瑞:“周掌柜请看,书中说‘猪苓得冬藏之气则良,过采则性劣’,这是祖辈用经验换来的道理。您若真心想救人,不如教我们炮制之法,咱们按季节采挖,保证药材品质,岂不是更好?”
周瑞翻着书,见里面记载着“猪苓配阿胶治妊娠子淋”“猪苓合苍术疗脚气水肿”等医案,还有云岫手绘的猪苓生长图谱,图谱旁题着“十次上山九次空,藏得灵根济众生”的诗句,心里暗暗佩服,嘴上却不肯服软:“小姑娘倒会说嘴。我倒要看看,这猪苓到底有什么稀奇。”
他提出要亲眼见一见“千年猪苓”,云岫便带着他往终南山深处去。走到那棵古枫下,周瑞果然见腐叶间藏着几株青黑猪苓,最大的那株,表皮竟泛着淡淡的光泽,像是裹了层晨露。云岫蹲下身,指着猪苓周围的菌丝:“您看这些白丝,是猪苓与枫树共生的根须,采了猪苓,伤了菌丝,枫树也活不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