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里,玉娥对着油灯研读那卷残卷,发现后面还记载着猪苓的另一种用法:“猪苓与茯苓同用,能分消水湿;与阿胶同用,能利水养阴;与大黄同用,能通腑利湿。”她忽然想起守山老者的话,原来猪苓的配伍竟有这么多门道,就像人心,与善者同行则善,与恶者同流则恶。
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,照在药柜上的猪苓上,青黑的菌子仿佛在微微发光。玉娥轻轻抚摸着猪苓,心里明白,这些草木不仅是药材,更是天地写给人的启示,而那卷残卷,不过是将口传的智慧,用笔墨记录了下来。
第八回 药商逐利扰山静 古法新验辩伪真
春分过后,雾灵山下忽然来了一队车马,为首的是个穿着绸缎长衫的中年人,自称是府城最大药行“回春堂”的掌柜,姓黄。黄掌柜一到村里,就放出话来,要以高出市价三倍的价钱收购猪苓,而且越大越完整越好。
村民们顿时骚动起来。去年徐三滥采猪苓后,经玉娥和徐三补种,加上冬藏得宜,今年山里的猪苓长势正好,只是按规矩,要到立冬才采收。有人动了心思:“黄掌柜给的价,挖一株够半年嚼用了,不如提前采了?”
徐三听了,急得直跺脚:“万万不可!猪苓不到立冬,精气未足,药性不够,采了不仅治不好病,还会伤了山根。”黄掌柜却在一旁煽风点火:“徐小哥去年不也靠猪苓发过财?何必假正经。药材嘛,只要样子好,管它什么时节采的。”
徐三涨红了脸:“我从前是糊涂,现在才知道,采药不是看价钱,是看良心!猪苓得秋冬寒水之气,才能利水不伤阴,提前采的,性燥,用了会让人阴虚,那是害人!”他这话一出,不少人想起去年徐三的遭遇,都犹豫起来。
黄掌柜见众人动摇,又拿出一本厚厚的《本草》,翻到猪苓那页:“你们看,书上只说猪苓‘生枫下’,可没说非要立冬采。我这药行收去,是做丸药,只要样子好看就行。”玉娥上前一步,指着书上的注解:“黄掌柜漏看了这句‘立冬后采者良,春夏采者性劣’,这是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里的话,是历代医者用性命换来的经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