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网游小说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《金钗记:瑶池遗珍落凡尘》(下卷)

《金钗记:瑶池遗珍落凡尘》(下卷)(1 / 2)

第五回 本草传世扬其名,宫廷贡品显珍奇

明代中后期,金钗石斛的名声已从蜀地传遍大江南北,其“王母发钗所化”的传说与杨慎的诗词相互映照,让它从民间草药一跃成为医典中的“上品”。李时珍编撰《本草纲目》时,特意远赴泸州、永昌等地,实地考察金钗石斛的生长习性,在书中浓墨重彩地记载:

“金钗石斛,茎如金钗相叠,故得名。生石上者为真,其色紫黑,节间有银霜,折之有胶丝如缕。传说为西王母发钗所化,吸瑶池仙气,故能滋阴补虚,轻身延年。其功在‘润而不寒,补而不滞’,为滋阴第一要药。”

更重要的是,李时珍收录了杨慎《金钗石斛歌》中的“坚如古钗难折辱”一句,批注道:“升庵先生贬途识此草,以其形喻己志,草木有灵,信然。”这让金钗石斛的“形”与“神”在医典中得到了双重确认。

随着《本草纲目》的流传,金钗石斛被纳入宫廷贡品。万历年间,四川巡抚为讨好万历帝,每年都派人攀岩采集最粗壮的金钗,装入描金漆盒,盒盖上绘“王母献钗”图,附上当地文人所作的咏钗诗,送入紫禁城。据说万历帝晚年常患“头晕目眩”之症,太医以金钗石斛配伍天麻,制成“金钗固本膏”,服用后颇有成效,帝大悦,御笔题“石上金钗,天下奇珍”,将其列为“御用药材”。

宫廷的推崇让金钗石斛身价倍增,也让采钗人的生计愈发艰难。泸州的药农传唱着这样的歌谣:“悬崖高,金钗俏,采一枝,命半条。”为求安全,药农们总结出“三不采”规矩:雨天不采(石滑),雾天不采(辨不清根),孕草不采(留其繁衍)。他们还在悬崖下建了“钗仙祠”,每次采钗前必焚香祷告:“王母娘娘,赐我金钗,采之有度,还您新苗。”

第六回 文人竞咏金钗韵,形神兼具入丹青

清代是金钗石斛入诗入画的鼎盛期。文人雅士不仅欣赏其“金钗”之形,更推崇其“附石而生”的风骨,将其与梅、兰、竹、菊并列为“幽贞五友”。

王士祯在《渔洋诗话》中记载:“蜀地金钗石斛,茎如古钗,花似紫霞,余在成都时,见浣花溪畔药农卖此,购得一束,插于胆瓶,与友人小酌,赋诗曰:‘瑶池遗下一支钗,寄与人间作药材。莫道幽贞无艳色,紫霞深处有仙胎。’”诗中“幽贞”二字,道尽了金钗的品性。

最新小说: 副本求生:我靠善良杀疯了 要说虫王有老公,他又争又抢 盾勇: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,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: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,无敌登场 复活后,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