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钗驻颜录:则天女皇养颜秘》
下卷:五十年驻颜奇迹,金钗秘方传千古
第五回 岁运更迭调方药,七情配伍应天时
武则天服用“驻颜第一方”的第十个年头,恰逢“木运太过”(五运之一),“厥阴风木”司天(六气之一),洛阳春季多风,宫中不少人染上“风燥伤肤”之症——皮肤干痒脱屑,眼角细纹骤增。女皇虽有秘方护持,却也觉晨起洁面时,脸颊比往日粗糙。
叶法善此时已常驻紫微城合药院,见此情形,对女皇曰:“今年风气盛,易伤肝阴,肝开窍于目,其华在爪,需在方中加‘桑椹子三钱’(养肝阴,与石斛相须,增强滋阴之力)。”他解释:“桑椹色紫属木,得春生之气,与金钗石斛配伍,如‘肝木得水泽’,能祛风燥而不伤阴。”
女皇依方服用半月,皮肤干痒渐消,晨起看指尖,指甲竟比往日更显润泽。此时,太子李显的妃子韦氏,因“肝郁化火”而生痤疮,红肿疼痛,蔓延至下颌(肝气郁结,火随经上炎)。叶法善取原方,减藏红花(防活血助火),加柴胡二钱(疏肝解郁,与灵芝相使,补气而不滞),韦氏服七日,痤疮红肿消退,只剩浅淡痘印。
叶法善借此对宫廷医官讲:“方子需随‘岁运’‘体质’而变。如遇‘土运不及’,加山药健脾;逢‘水运不及’,加枸杞补肾。金钗石斛为君,如定盘星,臣佐药则如砝码,增减之间,全在‘阴阳平衡’。”他还将每年的方子调整记录成册,名《则天驻颜方随年录》,详细标注当年的运气特点、病机变化、用药加减,成为合药院的“秘典”。
这年深秋,女皇巡幸龙门石窟,见卢舍那大佛的鎏金面容在夕阳下生辉,抚掌曰:“佛靠金妆,人靠药养。然佛是泥塑,人是血肉,血肉需滋阴,方能如金持久。”随行的官员见八十岁的女皇,发丝仍有七成乌黑,步履稳健,无不惊叹“金钗石斛”的神效。
第六回 内外同施显奇功,药渣外敷藏玄机
武则天不仅坚持内服方药,更将叶法善的“药渣外敷法”发挥到极致。每日煎药后,她命宫女将药渣(金钗石斛、藏红花、灵芝的残片)捣成泥,调入“白茯苓粉”(健脾祛湿,与药渣相畏,防黏腻伤肤)、“蜂蜜”(甘润滋阴,与药渣相使,助药力渗透),制成“驻颜膏”,每晚临睡前敷面,晨起用温酒擦拭(酒性温通,助药力吸收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