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仪式筹备
深秋的银杏叶铺满医院小径,李小南的皮鞋踩过落叶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他攥着院办的策划案,指节发白 —— 那页 “顾承川教授退休仪式流程” 的标题下,“纪念册制作”“影像资料收集” 的任务栏被红笔圈了又圈。
“李医生,这是顾主任二十年前的出诊记录。” 档案室的王大姐递来泛黄的笔记本,纸页间飘落的车票上印着 “青岩村” 的邮戳。李小南摸着笔记本里夹着的草药标本,突然想起导师常说:“真正的医者,病历本上不该只有数据,还要有患者的呼吸声。”
会议室成了临时工作室,阿依古丽的马靴踩过满地的照片,边疆的沙土落在 “顾承川从医轨迹图” 上。她举着张褪色彩照:顾承川蹲在昆仑山脚下,给藏族孩子听诊,白大褂浸着雪水,却把唯一的毛毯裹在患儿身上。“这张,” 她的声音带着哽咽,“牧民们说要绣在经幡上。”
小王的工作台堆满了老物件:编号 “072” 的手术钳、磨破的皮质听诊器盒、写满公式的白板照片。他戴着白手套修复泛黄的底片,突然停在一张七年前的深夜合影 —— 顾承川靠在实验室长椅上睡着了,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患者送的幸运石,身后的白板写着 “人工心脏第 23 次失败”。
“李哥,患者联谊会送来了这个。” 实习生小吴抱着纸箱进门,里面是二十三个玻璃瓶,每个都装着不同的泥土:青岩村的红土、昆仑山的雪粒、云南梯田的黏土。瓶身贴着字条:“顾大夫的脚印,踏过的每寸土地都在发光。”
最费心思的是纪念册排版。李小南将内容分成三部分:“听诊器里的中国” 记录基层义诊,“手术灯下的十年” 展现人工心脏研发,“白大褂的温度” 收录患者留言。当看到陈阳写的 “您教会我,心脏不仅是器官,更是希望的引擎”,他的笔尖在纸上洇开墨渍。
财务总监抱着旧账本出现时,李小南正在调试当年的科研数据。“顾主任把专家会诊费都捐给了边疆药站,” 中年人推了推眼镜,账本里掉出张皱巴巴的汇款单,“这是他第 137 次匿名捐款。” 基建科科长扛着段生锈的钢架进门:“地下二层通风井的旧支架,顾主任当年亲自钻进去测量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