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疑与验证
凌晨两点的心脏医学中心顶楼,顾承川的白大褂下摆扫过堆满数据的会议桌,带翻的咖啡在《柳叶刀》最新质疑文章上洇开深色痕迹。文章标题《中国制造的 “机械心脏”:噱头还是突破?》旁,李小南用红笔圈出刺眼语句:“缺乏长期临床数据支撑,存在致命安全隐患”。
“顾主任,英国皇家医学会要求我们 48 小时内提供完整随访数据。” 李小南推来笔记本电脑,屏幕上跳动的患者监测曲线在冷光下泛着青灰。年轻人的衬衫领口结着盐渍,那是连续三天驻守 ICU 的印记。阿依古丽的卫星电话突然接入,背景音混着呼啸的风声:“顾大夫,外媒说我们的设备是‘沙漠里的海市蜃楼’!”
顾承川的钢笔尖在 “陈阳术后第 30 天数据” 栏停顿。监护仪记录显示,患者不仅能自主上下三层楼,心脏泵血效率还比植入前提升 42%。他突然起身撞翻椅子,白大褂口袋里的镇痛膏药包装散落一地:“通知所有术后患者,准备全球直播!”
直播筹备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。张大妈正帮陈阳整理衣领,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反复摩挲年轻人胸口的疤痕:“别怕,当年虎娃被假药害成那样,不也让顾大夫给救回来了?” 李小南蹲在地上调试摄像头,镜头扫过墙角 —— 那里堆着二十三个铁皮盒,每个都装着患者手写的康复日记,最上面那张纸条写着:“我第一次听见自己的‘心跳’,像春天的溪流。”
直播开始前 17 分钟,技术团队突然发现信号传输异常。顾承川抄起工具箱,白大褂下摆塞进皮带里,露出磨得起球的藏蓝毛衣 —— 那是李建国留给他的遗物。他趴在服务器机柜后,手指被金属划伤也浑然不觉,直到阿依古丽的声音从卫星电话传来:“顾大夫,边疆的牧民们把太阳能板都架起来了,说要给直播当备用电源!”
当伦敦时间早上八点的钟声敲响,全球千万双眼睛同时聚焦在屏幕上。顾承川站在康复大厅中央,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患者送的幸运石。“这是陈阳,术后第 45 天。” 他指向正在跑步机上慢跑的年轻人,监护仪实时数据同步投射在大屏,“请注意他的血氧饱和度和心肌耗氧量。” 镜头切换,西藏的藏族阿妈正在转经,胸前的人工心脏检测仪闪烁着稳定的绿光;新疆的哈萨克牧民骑马放牧,马鞍袋里装着便携式监测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