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延含泪应下,赵林又叮嘱一番,便叫他率数十骑,先行一步。
待魏延出了大帐,赵林又从案上取来一令牌,环视帐中众人,目不斜视,喝道:
“陈安听令!”
众人闻言,皆目视陈安。
陈安却低头立在赵林侧后方,不为所动。
赵林等了片刻,又喝道:
“陈安听令!”
陈安闻言,依旧低头不语,只是双肩不停耸动。
赵林无奈,只得回头去看,拔高了几分音调,再次喝道:
“陈安!何在!”
陈安闻言,略微抬头,泪眼婆娑的看了赵林一眼,忽拜倒在地,膝行至赵林近前,以口衔住赵林衣袍下摆,泣声曰:
“陈安生随主公,死亦不离!”
赵林见状,温言道:“泰宁,军中两千伤患不能上阵,汝带我亲卫留在大营照看,每日多派人去山林中猎取野物,待吾凯旋而归,摆庆功宴,如何?”
陈安闻言,连连摇头,泣不成声。
众将见状,无不双目泛红。
赵林这一番安排,众人岂能不知?
如今大军粮草即便省吃俭用,亦不足七日之用,虽扎营于山林之间,然四面皆敌,无路可走。
又逢探到蜀军奸计,如果坐视不管,刘备大军一旦不察,旦夕便要尽没于山洪之中。
赵林意欲亲率敢死之士突袭,破坏水坝,此一去须接连绕过二城,深入两万余蜀军包围之中,还要杀散守军,破坏水坝,谈何容易!
即便功成,蜀军见赵林孤军深入,又如何能够罢休?
到时以两万之众围困三千人马,水坝之处又无险可守,三面蜀军围杀,背后便是湔水河,如此背水一战,哪有活路可言?
谢旌为赵林心腹爱将,随赵林赴死;
魏延为客将,命其去刘备处报信,不过是假托求援之名,给他一条活路。
帐中校尉只有一人是赵林部下,其余三位皆是魏延所属。
如此安排,众人能坐到校尉的位置,又岂能不知其意?
只是陈安年少,方才十五,赵林有些私心,欲留他在营中,好歹还有一线生机。
在爱将谢旌与赵林甘愿冒险,自家主将魏延能活命的情况下,魏延所属的三名校尉,亦无话可说。
然陈安若是贪生怕死之辈,便不是那个倔驴陈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