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之,钦宗命赵构为正使、王云为副使第二次出使金营,傻子都明白,这次出使,形势比第一次凶险得多。
一行人走到磁州(河北磁县),守臣宗泽出面劝阻赵构:“肃王一去不复返,再去有何益处,不如留在磁州!”而此时副使王云被磁州人民杀了。赵构纠结了一阵,决定留在磁州。
赵构留磁州不再北上,是他成就帝业的关键一步。如果赵构稍微不懂变通,继续北上议和,他这一辈子也就交给金军了。
可能有人会说,继续北上可能被扣押,留在磁州有自由,傻子都知道怎么选!是这样么?赵构违抗诏令留磁州,副使还被杀了,朝廷完全有理由指责你杀了副使,逃避议和使责任,承担的风险实际上同样大,如果钦宗另派使者议和成功,赵构的倒霉日子也就来了,所幸赵构押宝押对了!赵构在人生十字路口,做了正确的选择!显示出年轻时敏锐的判断力。
四个月后,赵构的判断力再次显露。公元1127年二月,赵构已经建立大元帅府,率众至济州,金人听闻后,派中书舍人张澂拿着钦宗的诏书从开封赶到济州,命赵构将兵交副元帅,而随张澂返回开封。赵构问计于左右,张俊道:“这是金军奸计,大王在外,这是天意,岂能擅自回去?”赵构立即采纳张俊的意见,没有盲从钦宗的诏书。这一幕,笔者不由想起秦二世伪造秦始皇诏书,让公子扶苏自杀,扶苏毫不辨别,饮药而尽,何其愚蠢?扶苏一死,秦朝不久就跟着完了。
三,顺应民心即皇位。大家会认为,有机会做皇帝,谁不愿意做啊?别说,还真有,这事“佐料”里介绍。这个时候接皇位,可不比太平年代,皇位是个香饽饽。试想,赵构父亲徽宗末期,花花江山、军队百万、城池坚固、国库充盈,金军一来,吓得将皇位传给了大儿子赵桓。赵桓接手,也是要兵有兵,要钱有钱,要人才有人才,可金子在他手里当污铁,该打不打,该和不和,该跑不跑,优柔寡断,首鼠两端,一年多就成了俘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