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錡出生于公元1097年,字信叔,德顺军(甘肃静宁)人,节度使刘仲武之子。
刘锜出身将门,相貌俊美,善于射箭,声如洪钟。从小随父亲刘仲武征战,有次军营门口水桶盛满水,刘锜童心大发,远远一箭射去,正中水桶。箭射水桶,属雕虫小技,众人也不以为意。刘錡若无其事,下马拔出箭枝,桶中水流如注。刘錡上马纵驰百步,回头又是一箭,正好将原来的箭孔塞住,水流也被堵住了。人们这才叹服其射技精湛。
宋徽宗宣和年间,朝廷采用高俅的推荐,特授予刘锜为合门祗候(合门司主管皇帝朝会、宴会时礼仪),高俅不光会踢球,看人倒也有些眼光。
赵构即位后,录用一批前朝大臣后代,刘锜也在名单之内,可能是刘錡仪表出众,赵构一见就很喜欢他,当即提拔他为阁门司主管,长得漂亮,什么时候都吃香!随后朝廷派他知岷州(甘肃岷县),任陇右都护,主要对付西夏人。刘錡是西北人,对西北知根知底。刘锜在同西夏的作战中,多次获胜,颇为西夏军民畏惧。西夏小孩啼哭时,他们的母亲就用“刘都护(刘锜)来了!”来进行恐吓,比“豺狼、老虎”来了实用得多。
公元1129年,张浚宣抚川陕,惊奇于刘錡的才能,授他“泾原路经略使”兼知渭州(甘肃平凉)。公元1130年,张浚指挥的富平之战失败,尽管刘錡在战场上的表现突出,但其部将李彦淇投降金军,刘錡受牵连,贬为知绵州兼安抚使。
公元1133年,刘锜复职,任川陕宣抚司统制。在“和尚原之战”及“仙人关之战”中,刘錡表现同样优秀。赵构听闻后,召刘錡回行宫,结果张浚不愿放行,和赵构抢人才。赵构接连下了三次诏命,直到公元1135年七月,刘锜才抵达临安,被任为带御器械(皇帝贴身护卫)、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等职。公元1136年二月,赵构心腹杨沂中奉命出征,赵构命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,兼权提举宿卫亲军,这说明赵构对刘锜相当信任,但这份信任不知从何而来?
公元1137年正月,赵构驻平江,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部属与代理军马司主管解潜部属打群架,赵构将两人各打五十大板,通通免职,两人的职务又压在了刘錡肩上。
刘锜乘此良机,向朝廷请求,将“前护副军”(即王彦的';八字军';)及马军,合并分为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军和游奕军,共六军,每军各一千人,设有十二将。至此刘锜也开始有了自己直接掌管的部队,开始单独成军。刘錡扈卫赵构至建康后,当年九月,刘锜兼任庐州知州、淮西制置副使、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,率部进驻庐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