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与国家的联姻一般是出现在敌强我弱状况下的屈服,亦或是两强相争的局面,极少数才是出于高层之间的友情才进行联姻。
周王室当初与齐国时代联姻,无非就是中原算不得安稳,乃至于说开局对周王朝很不友好,不止中原有着很多狄人、戎人的国家或势力,分封出去的诸侯国没有站稳脚跟,连带大半的东部盘踞着数量极多的东夷人。
在那种现状下,当时还在大河以西的周王室需要在东部扶持一个强势的国家,联姻更多是提供政治上的支持,兵力与物资的支援其实并不多。
姜姓吕氏在那一个阶段很争气,率先站稳脚跟并慢慢发展起来。
话说,姜子牙东出就国带了多少人?其实也就一个“师”的兵力外加数百随扈,再多真就没有了。
在殷商时期,东夷各部动辄集结十数万人跟殷商交战。
殷商灭亡之后,东夷是遭到了殷商大军的几次重创,可是距离伤筋动骨很远。
周王朝的一个“师”也就包括一百乘战车组成员在内的两千五百名将士,其实这点数量当时远远少于东夷能够出动的战士,别说姜子牙是带人到满布东夷人的地方立国了。
偏偏姜姓吕氏的齐国可以站稳脚跟再慢慢发展起来,无疑适合周王室一再加码,双方也就定下了世代联姻的约定。
楼令真的能够理解晋君周想套用周王室做法的想法。
东面现在的东夷各势力有强有弱,大体上已经无法威胁到列国的国祚。
只是,齐国屹立在东部,也是东部独强的一个国家。
晋室在取代周王室之后,无论是仍旧以“新田”作为都城,还是搬到“洛邑”那一边,距离东部都很遥远,需要在东部有一个可以借力的强国。
如果晋室与齐国联姻,最为起码就是双方可以复制周初的体系,合力来压制被夹在中间的列国。
当然了,有了周公旦给齐国设置“二护”那么一回事,不免是要复制到当代,双方才有更大的合作基础。
以当前的现状,只要齐国形成与新王室时代联姻的关系,想来齐国是不介意被某种程度上套着枷锁的吧?
在后面,晋君周跟楼令提到过一个设想,也就是下一代天子执行“双后”制度,左右王后并立,分别来自楼氏与姜姓吕氏。
对此,楼令不得不承认晋君周想得美。
那个想得美不是在嘲讽,指的是很有想法,好像具有不小的可行概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