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式结束后,他宣布成立"海商公会",由官府和民间商人共同管理海外贸易。这一创举极大激发了商业活力,短短半月,注册海商就超过三百户。
盛夏时节,一个惊人的消息震动朝野:李泰的船队不仅抵达大食,还继续西行,与拜占庭帝国建立了直接联系!信使带回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的亲笔信和厚礼。
"大哥!"风尘仆仆的副使激动地呈上一个镶嵌宝石的匣子,"这是拂菻皇帝赠送的礼物,说是最珍贵的宝物!"
李承乾打开匣子,里面竟是一本用金线装订的羊皮书籍,封面用希腊文和拉丁文写着《新约全书》。
"这..."
"拂菻皇帝说,愿与大唐分享他们的精神瑰宝。"副使解释道,"随行还有两位主教,希望能在大唐传播景教。"
朝臣们顿时哗然。礼部尚书强烈反对:"夷狄之教,岂可污染华夏?"
"朕倒想见识见识。"李承乾淡定回应,"传旨,在长安划地建景寺,允许其依法传教。但有一条——"他目光如电,"必须先将教义译为汉文,经官府审核。"
这一开明而又谨慎的宗教政策,后来被证明极其明智。景教传入后,不仅带来了拜占庭的医学、天文学知识,还促进了大唐与欧洲的交流。
八月里,李承乾在广州设立"海事学院",专门培养航海人才。课程不仅包括传统的天文导航、帆缆操作,还新增了蒸汽机维护、海战战术等科目。最引人注目的是,学院设立了"番语系",教授大食语、波斯语、希腊语等。
"殿下,报名者中有不少世家子弟。"学院祭酒忧心忡忡,"恐怕..."
"无妨。"李承乾胸有成竹,"让他们学。等他们见识了海洋的广阔,就不会再盯着朝堂上那点蝇头小利了。"
事实证明,海事学院确实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。一个叫张友的寒门学子,凭借出色的语言天赋,三年后成为首位大唐驻大食使节;将门之子王方翼则因精通海战战术,后来成为威震南洋的水师都督。
秋高气爽时,李泰的舰队满载而归。这支历时一年半的远航队,不仅带回了拜占庭的礼物,还探索出了一条通往欧洲的新航线。更珍贵的是几十箱各国典籍和十几位愿意来大唐讲学的学者。
"大哥!"李泰晒得黝黑的脸上写满兴奋,"拂菻的君士坦丁堡,城墙之高令人叹服!他们的'希腊火'更是神奇,能在水面燃烧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