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> 第90章 星火燎原

第90章 星火燎原(1 / 2)

贞观二十年的春分日,长安城飘着细雨。李承乾站在新建的"观文殿"三层露台上,望着雨中朦胧的街景。这座集藏书、讲学、研究于一体的宏伟建筑,是他推动文教改革的最新成果。

"殿下,各地蒙学堂的统计册送到了。"马周捧着一摞账册走来,衣角还沾着雨水。

李承乾接过账册,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:"三百七十五所...比去年多了近百家。"

"不止如此。"马周翻开另一本册子,"按殿下吩咐,各州县都设立了'劝学使',专管蒙学事务。如今大唐七岁以上童子,每百人中就有十三人入学。"

这个数字让李承乾眉头舒展。虽然距离全民教育还很遥远,但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成就。他走到栏杆边,雨丝拂面:"马卿,还记得七年前我们第一次谈教育改革时,你说'寒门无书读'是千古难题吗?"

马周感慨万千:"臣万万没想到,活字印刷与蒙学结合,竟能掀起如此变革。"

正说着,一阵清脆的钟声从楼下传来。今日是观文殿首次公开讲学的日子,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早已挤满了讲堂。李承乾整理衣冠:"走,去听听孙真人的'医道启蒙'。"

讲堂内座无虚席,连过道都站满了人。孙思邈正在讲解人体经络,身旁站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助手,熟练地展开一幅彩色解剖图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幅图并非传统水墨,而是采用了波斯传来的颜料绘制,肌肉纹理清晰可见。

"这少年是谁?"李承乾低声问。

"回殿下,是太医署收养的孤儿,名叫王冰。"马周答道,"据说能过目不忘,孙真人破格收为关门弟子。"

李承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这样的寒门天才,在过去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接触医道,现在却有机会成为一代名医。变革的种子,正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。

讲学结束后,李承乾特意留下与学子们交谈。一个来自剑南道的年轻学子激动地说:"殿下,学生家乡已建起三所蒙学,用的是殿下编的《蒙学课本》。就连女子也能上学了!"

"女子上学?"李承乾有些意外。他虽提倡女子教育,但没想到在偏远的剑南道也能推行。

"是啊!"学子兴奋地说,"起初乡老们都反对,直到有个女学生用《急救要术》救了落水的里正孙子,这才..."

正说着,杜荷匆匆走来:"殿下,岭南急报!"

急报中说,广州港出现了十几艘形制古怪的船只,船上人皮肤黝黑,说着无人能懂的语言,带着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。更惊人的是,他们竟携带着几本用陌生文字书写的典籍,其中有些符号与大唐算经中的数字极为相似。

最新小说: 大明:我是崇祯,亡国倒计时两天 混沌观测者:无的万界颠覆 从四合院开始混日子 名柯:我的徒弟好像才是气运之子 快穿之在甄嬛传沉浸式宫斗 穿越宋末,海上发家 原神:文明火种筑梦尘歌 寒门状元路 说好的神医,怎么又成诗仙了? 你们夺嫡,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