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行止虽未直接参与包间内的乱搞,只是坐在一旁饮酒,查不出实质 “大罪”。
但 1979 年刑法尚未出台,当时判案多以千年流传的道德常识为依据 —— 在所有人的认知里,他作为在场纵容者,早已与龌龊事绑定,常识认定其有罪,最终还是逃不过定罪结局。
温行止没让自己人立刻出手。
一来这事闹得太大,全城目光都盯着,此时干预只会引火烧身;二来他心里有底,自己不会受什么大罪 —— 只要脱离公众视野,不少念旧情的 “老相好” 会暗中关照,保他衣食无忧。
只是事发突然,他被这一遭打懵了,暂时没察觉幕后推手是杨玉贞。
为护杨玉贞周全,余东海主动扛下了所有。
对外只说,是饭店服务员李刚先发现包间不对劲、上报给他,他不清楚里面是谁,但饭店里出这种事,作为管理者必须出面干预,绝口不提杨玉贞的参与。
毕竟温行止等人背后有势力,杨玉贞这 “小身板”,根本扛不住他们的报复。
这份担当也为两人换来了实惠:余东海行政级别晋升半级,岗位没变,工资却涨了十几块;李刚则升任饭店保卫处大队长,虽说手下人少得 “管不了小猫三两只”,但工资、级别、福利都提了档,还多分到半间住房,也算正式 “当官” 了。
陆西辞从一开始就把杨玉贞的安全放在首位。
他找到此次办案的领头人 —— 市公安局于国风副局长,让其从根源上抹去他在内的相关信息。
是的,他在这时候都把自己挡在前面,因为他个子高,天塌下来他能顶得住。
且听风吟这不是违法操作,而是合法的 “保护报案人”:毕竟案件牵扯太多,暴露杨玉贞只会给她招祸。
最终,知晓杨玉贞直接参与的只有两个半人:余东海和李刚是退伍军人,嘴严且懂分寸,交代材料里半个字没提杨玉贞;于副局长只知道是陆西辞为首,但当天吃饭的人中有杨玉贞,他肯定怎么也不会想到是杨玉贞主导的,反正调查也只追查到余、李二人,没再往下深挖。
风波过后,于国风(已升副局长)、肖邦德(升纪检委副书记)、李建国(升党校教研室主任)都记着陆西辞的情,纷纷想单独请他吃饭致谢。
但对外,没人把他们和陆西辞关联 —— 几人本就 “八竿子打不着”,低调感谢既能避嫌,也显真心。
私下想起这场像 “晋级赛” 的风波,陆西辞总忍不住笑,他清楚这好运的源头是杨玉贞,只是这份功劳,绝不能算在她头上。
当晚一家人吃饭时,温行止案还在审理中,陆西辞心里像压了块石头。
他打心眼儿里舍不得杨玉贞离开,可温行止这种人都敢当面挑衅,谁知道背后还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她?
多少丧心病狂的人!
思来想去,陆西辞还是觉得,杨玉贞该换个场子生活,至少等这场风波彻底了结,再谈后续才稳妥。
温行止也是猪油蒙了心,竟敢在二楼给玉贞姐翻白眼、吐口水,这不是主动往枪口上撞吗?
------
“表妹!求你救救行止!他被抓了,说他犯了大事,可他是被冤枉的啊!”
往日里汪南枝总是端着架子,此刻却像抓住救命稻草般,指甲几乎嵌进江夫人的肉里:“你家老江是首长,说话管用!你去跟他说,让他出面保下行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