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振山,人称“老李”,在省气象台工作三十多年了,准确率常年稳居榜首,是局里当之无愧的“定海神针”。然而,随着超级计算机和精密模型逐渐成为主流,老李那套结合古籍谚语、物候观察、甚至偶尔夹杂着民间传说的“土法子”,在年轻一代预报员眼中渐渐蒙上了灰尘。
这天下午的会商室气氛有些凝滞。窗外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,预报大厅里,巨大的电子屏幕上,各种颜色的线条和数据流如活物般涌动、碰撞。老李指着屏幕上那片代表即将抵达的强对流云团的深红色区域,眉头紧锁:“明天午后,尤其城东老工业区那一片,注意防范强雷暴天气,伴有短时强降水,局部地区……可能有冰雹。”
他的话音刚落,坐在对面、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骨干王锐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:“李工,根据最新的ECMWF(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)和GFS(全球预报系统)模型综合分析,明天午后我市主要受锋前暖湿气流控制,云层发展高度受限,出现强雷暴甚至冰雹的概率……非常低。”他顿了顿,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划动,调出一组复杂的数据图表,“您看,0-6公里垂直风切变条件并不理想,CAPE(对流有效位能)值也远未达到强对流爆发的临界点。这预报……是不是有点过于‘经验主义’了?”
“经验主义?”老李的声音陡然拔高,像被踩了尾巴的猫,花白的头发似乎都微微炸了起来。他“啪”地一声把手中的老式搪瓷茶杯重重顿在桌面上,几滴深褐色的茶水溅了出来,落在磨得发亮的桌面上。“小王!我啃气象观测记录、跑野外观测点、追着云屁股跑的时候,你还在玩泥巴呢!模型是死的!老天爷是活的!它要发威,会跟你讲道理?会按你那些花花绿绿的线条来?”
会商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只听见中央空调出风口单调的“嗡嗡”声。其他几位预报员面面相觑,有人低头假装整理文件,有人偷偷瞄着王锐和老李。空气仿佛凝固了,窗外铅灰色的天空似乎又暗沉了几分,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无声地蔓延。
王锐的脸微微涨红,年轻气盛让他不甘示弱,但老李的资历和气势又让他有些底气不足。他张了张嘴,最终还是把反驳的话咽了回去,只低声嘟囔了一句:“科学依据总得讲吧……” 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钻进了每个人的耳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