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,你连撒谎都没人信。真实的政治,是信息不对称与控制力博弈的游戏。如果你没有任何背景、权力、名望,只靠一张嘴讲谋略,即便你讲的再合理,别人也不会听你,甚至不会相信你说的是真话。这就是“权谋滑稽”的本质所在。
不是“谋略不精”,而是你缺乏一个信息传播、执行动员、结果反馈的通路。历史上,曹操讲的话和一名普通郎中的话分量完全不同,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不同,而是因为他们掌控的资源与影响力层级不同。脱离这些谈谋略,是以蚍蜉之力撼大树。
真正的谋略家首先是资源调度高手。权谋的本质不是嘴上功夫,而是对资源调度、组织整合、预期管理的能力。你要处理的不只是敌人,还有下属的忠诚、财政的持续、民心的波动、制度的缝隙。能算人性,不等于能收人心;能识大势,不等于能稳政局。
所谓“真正的谋略家”,绝不会坐等机会。他们会用五年、十年去架构人事网络,布置财政渠道,隐忍布局,在关键节点一锤定音。这不是“打嘴仗”,而是“系统操作”。主角若只靠机巧得胜,那不过是作者在给主角当外挂。
绝对力量面前,“算计”是软弱者的逃避。现实中的绝对力量,不会给你“翻盘”的机会。你刚布局完,兵权已落他人;你刚安插人手,地方已叛乱;你刚布完疑阵,对方用军队直接镇压。你算得再多,对方一个“调兵”,你就全盘溃败。
绝对力量的存在,会压平所有“聪明人的小心思”。很多所谓“智斗”的桥段,本质就是在权力强者不出手的前提下成立的。可问题是,强者根本不需要用权谋博弈,他们只需要用力量踩死你。主角如果不掌权,根本连“被权谋”的资格都没有。
制度压制下的“智谋”,都是有框的。古代权力运作严格依赖制度与等级。就算你有好谋略,也必须通过朝堂流程、部门奏报、人事签批、印玺存档。你若是无官无职,说什么都是空话;你若品秩不够,没人搭理你;你要提政策,得通过三省六部层层过关。你想下诏令,有没有诏草?有没有尚书台背书?有没有尚宝司盖印?
脱离了这一套“制度锁链”,你的“聪明话”就只是一场自嗨。权谋不是光凭脑子拼的,而是在制度缝隙中寻生机。能活着提意见,已经是特权。真正改变朝局,要掌握流程、规避制度反弹、收编制度守护者。谋略要落地,必须依赖制度系统的某种破绽或背书,没有这条件,再好的计也只是空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