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
1919年初,北平的冬雪裹着煤灰簌簌飘落,胡同口的冻梨摊前呵出的白气与报童的叫卖声交织。
白野裹紧褪色的灰布棉袍,在琉璃厂旧书铺的书架间翻检时,指尖触到一本《新青年》杂志的封皮——封底边缘若隐若现的紫色压痕,与他追查多年的黑莲组织标记如出一辙。
怀表在怀中轻轻震动,他借故离开书铺,拐进阴冷的巷弄。
跟踪两个头戴瓜皮帽的男子至一座四合院,檐下冰棱突然坠落,惊得看门犬狂吠。白野翻墙而入,伏在结霜的窗棂边,屋内煤油灯将人影投在糊纸窗上。
"白话文运动不过是歪理邪说,得让那些激进派栽跟头。"有人拍案,白野瞥见对方袖中滑出的铜制烟盒,盒面雕刻的半朵莲花正是黑莲组织的暗号。
更漏声里,白野回到租住的小院,取出改装过的钢笔式相机。
镜头对准烟盒照片,暗格内藏着的微型胶卷显现:黑莲余孽计划在北大《国故》辩论会现场制造混乱,借守旧派之手污蔑新文化运动为"蛊惑青年的毒瘤"。
怀表指针突然剧烈颤动,表盘背面的机械装置弹出纸条,上面用密写药水浮现出关键信息——东交民巷某洋行地下室,正赶制掺有辣椒粉的烟雾弹。
三日后,北大红楼前挤满学生。白野混在搬运桌椅的工友中,看见校长同志与陈先生低声交谈,李先生正往墙上张贴《庶民的胜利》传单。
怀表突然发烫,他循感应潜入礼堂地下室,霉味混着硫磺气息扑面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