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委员会第 28 次会议上,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。当众人还在为 "进口品牌的英文标识是否影响老同志认读" 争论不休时,医务室突然传来消息:李局长因为长期焦虑血压仪采购,真的住进了医院。这个消息像颗炸弹,炸得会议室鸦雀无声。最后,高小林一拍桌子:"就买最便宜的那款!出了问题算我的!"
然而,等血压仪真正到货时,新的闹剧又上演了。供应商送来的是一台古董级水银血压计,说明书上的生产日期是 1970 年。陈永年举着放大镜惊呼:"这属于文物级医疗设备,必须走特殊审批流程!" 小五看着锈迹斑斑的血压计,小声嘀咕:"说不定比审批科的效率还高。"
就在大家焦头烂额时,审批机再次发出诡异的声响。这次它吐出的不是文件,而是一串歪歪扭扭的数字:140/90。老马盯着数字乐了:"瞧瞧,机器都替咱们测好血压了!" 高小林看着这串数字,突然想起民间故事里的《咕咚来了》—— 现在的他们,不就像那些被 "审批" 吓得团团转的小动物?
夕阳西下,机关大院的梧桐树影在地上摇曳成荒诞的图案。审批科的灯依旧亮着,小李在整理第 37 版的采购总结报告,老马用血压计的袖带绑住审批机散热口,说是 "给机器降压",小五则偷偷把血压仪的听诊器贴在审批机上:"听,它在说 ' 快让我退休吧 '!" 而高小林的搪瓷缸里,老鹰茶早已凉透,茶叶梗在水面漂浮,宛如那些永远也审批不完的荒诞故事。
当那台 1970 年产的古董血压计被郑重其事地送进医务室时,整个机关都沸腾了。张大夫戴着白手套,像捧着稀世珍宝般将它放在诊疗台上,金属外壳在日光灯下泛着诡异的青灰色,刻度盘上的汞柱仿佛凝固的时间。陈永年股长举着放大镜绕着血压计踱步,镜片反光扫过 "上海医疗器材厂制造" 的字样:"瞧瞧这工艺,这才是真正的国货精品!建议将其列为机关文化遗产,每天安排专人擦拭保养!"